公司苗野 2023-09-19 11:34:58 來源:中國房地產網
??在白酒圈被冠以“理財老手”的洋河股份“踩雷”了。
??這次的“雷”爆發在房地產信托理財產品上,上半年洋河股份逾期未收回的金額為3.01億元,逾期未收回的理財中已計提減值的金額為1.65億元。
??“這么多真金白銀打了‘水漂’,洋河至少要賣出十幾萬瓶夢之藍才能彌補虧空吧?”洋河股份在信托理財上跌了跟頭引發投資者不滿:“洋河是否可以學習下茅臺,不要拿股東的錢去買一堆暴雷的房地產信托?”“管理層是不是有點不務正業,過度熱衷理財很容易導致主營業務被對手超車”……
??實際上,洋河股份“白酒老三”的地位也正搖搖欲墜,其身后的瀘州老窖和山西汾酒在躍躍欲試。
??根據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洋河股份”)發布的2023年半年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洋河股份營業收入218.73億元,同比增長15.6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78.62億元,同比增長14.06%。
??盡管業績依然保持著雙位數的增長,但營收增速和歸母凈利潤增速較去年同期分別下滑了5.97和7.7個百分點。放在全國市場來看,今年上半年貴州茅臺的營收增速為20.76%,瀘州老窖的營收增速為25.11%,山西汾酒的營收增速為23.98%……幾大有意搶占“老三”地位的白酒巨頭均來勢洶洶。對比之下,洋河股份業績增速緩慢的窘境漸漸凸顯出來。
??洋河股份的“老三”寶座,還牢固嗎?記者致電洋河股份并發送采訪提綱致董秘辦,截至發稿,未獲得回復。
??3億信托理財逾期
??踩“雷”不止一次
??在近些年熱衷的理財業務上,洋河股份不小心又“踩雷”了。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洋河股份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5.35億元,同比大幅減少62.75%。
??洋河股份給出的解釋是本期投資活動現金流入減少所致。
??問題就出在信托理財產品上,上半年洋河股份信托理財產品的委托理財金額為2.75億元,逾期未收回的金額為3.01億元,逾期未收回的理財中已計提減值的金額為1.65億元。
??拆解來看就是洋河股份于2020年購買“中信信托·嘉和118號恒大貴陽新世界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以及2021年購買的“中航信托·天新灣區更新10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1期”和“中航信托·天新灣區更新10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2期”違約了。
??早在今年3月,洋河股份就曾公告稱,公司共收到“中航信托·天新灣區更新10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投資收益0.14億元。截至公告日,信托產品本金2億元及在2021年12月20日之后的預期收益未收回,信托計劃將延期。
??據中航信托官網顯示,洋河股份投向的“中航信托·天新灣區更新10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系列涉及保利、建業、佳兆業等房企的舊改項目,該信托的參考年化收益率達到8.5%。
??早在去年6月,就有網友在貼吧反映“不付息,已違約”。
??有投資者致電洋河股份詢問上述中航信托產品投資回收進展時,洋河股份相關人士回復稱,暫無任何進展。
??這并不是洋河股份第一次“踩雷”信托理財。
??2021年12月初,洋河股份曾自曝出資1.9億元認購的中信信托管理的投向恒大貴陽新世界項目的信托產品,約1.68億元本金與收益到期無法兌付。
??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多個信托計劃的投資暴雷,不僅直接影響洋河股份的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還會對洋河股份的資本市場表現帶來負面影響。直接影響體現在洋河股份的資產減值,進而影響其即期業績與財務報表。上半年已計提減值1.65億元,表明這些投資已出現較大損失,直接影響到了公司的當期利潤水平。
??“間接影響主要是對洋河股份的聲譽產生影響。這些投資是洋河股份所持有的金融性資產組合的一部分,它們的失敗會讓投資者和消費者對洋河股份的財務管理能力和投資能力產生懷疑,進而導致投資者和消費者對洋河股份的產品和服務失去信心。”柏文喜說,除了會對洋河股份經營和業務產生負面影響外,對于資本市場形象的負面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
??信托理財業務停止
??“地雷盲盒”猶在
??洋河股份熱衷于投資信托理財產品始于2011年。彼時洋河股份剛上市兩年,手握巨額閑置資金便拿出30億元購買銀行理財產品。
??到2017年,洋河股份委托理財高達155.1億元,其中67.75億元用于購買信托理財產品,71.76億元用于購買銀行理財產品。該年度,洋河股份獲得的投資收益達到6.24億元,占總利潤額的7.05%。自此,洋河股份也逐步成為最愛理財的酒企之一。
??洋河股份購買的銀行理財和信托產品主要計入交易性金融資產科目,期間公允價值變動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處置后計入投資收益。
??2018年,洋河投資成立,并對外宣稱滿足公司戰略布局需要。這個時候,洋河股份的信托產品投資力度已經和銀行理財旗鼓相當。之后到2020年這三年,洋河股份分別以85.67億元、104.4億元、121.2億元購買信托產品,投資規模逐年遞增,對應的投資收益分別為9.18億元、8.5億元、12.06億元,三年增長了約90%。
??2021年,洋河股份遭遇信托違約,從對應的理財底層資產看,信托資金大都流向地產項目,除投向恒大貴陽項目外,其信托產品組合中囊括了寶能、陽光城和中國奧園等多家房企的項目。同年,洋河股份對報告期內存續的信托理財產品進行了梳理,計提減值合計2.51億元,實打實的減少了凈利潤,信托理財規模也驟然減少到20.82億元。
??2022年5月23日,在洋河股份2021年度業績說明會上,公司表示,除中信信托·嘉和 118 號恒大貴陽新世界剩余6813萬元延期外,其他產品均已正常兌付,目前信托存量為14.12億元(含延期)。2022年底,洋河股份的信托理財進一步縮小規模,從上一年的20.82億元縮小到2.75億元。
??在經歷信托暴雷后,今年5月22日,洋河股份在回答投資者關于公司理財資金投向時明確:“公司目前已經停止了信托理財業務。”
??截至今年6月底,洋河股份委托理財發生額約98億元,其中95億元為銀行理財,未到期余額53億元;信托理財發生額僅2.75億元,逾期未收回金額為3.01億元,已計提減值1.65億元。從投資收益來看,上半年公司投資收益為1.94億元,相較去年同期3.02億元減少了1.08億元。
??盡管如此,洋河股份的風險也并未出清。
??“這可能會形成洋河的最大投資隱患。”某券商分析師認為,在地產信托頻頻暴雷的當下,洋河股份買了一堆地產信托產品,恒大、寶能、陽光城、藍光、雅居樂等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中,隨處可見洋河股份的資金魅影,這不亞于一堆“地雷盲盒”,風險敞口巨大。
??投資“泛海系”巨虧
??13億元認購資金兌付成謎
??洋河股份不僅買信托“上癮”,還成了信托公司的股東。
??據相關媒體披露,在眾多信托理財產品中,洋河股份和“泛海系”的投資關系極其密切。除了連續兩年以超過10億元的資金參與“泛海系”旗下民生信托理財項目外,還與民生信托及其背后的“泛海系”公司發生了幾次大額股權交易。
??其中關鍵項目“民生信托-中民永豐1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以下簡稱:中民永豐1號)涉嫌為泛海控股自融,實際已發生逾期,隨著泛海“暴雷”,洋河的13億元認購資金能否足額兌付已成謎。
??公開資料顯示,洋河股份于2019年花費15億元認購民生信托6個產品,其中5億元通過4個信托產品,投向了陽光城、佳兆業、寶能3家房企,參考收益在8.7%-9.1%不等。另外,還有10億元分兩次認購了同一個“民生信托-中民永豐1號”,參考收益為5.9%。
??再看2020年,洋河股份的高風險信托理財數據中,總計有5個是民生信托產品,其中3筆總計13億元認購的是同一個“民生信托-中民永豐1號”,參考收益5.3%-5.65%。另外一筆7000萬元認購的“民生信托-至信930號”底層投向于奧園項目,參考收益是8.7%,還有一筆2億元認購的“民生信托-至信1047號”的底層投向顯示的是寶能現金流,參考收益為8.9%。
??這些信托計劃分別在2020年6月、7月、8月、12月以及2021年5月、6月和2022年的2月、8月到期。雖然洋河股份從未披露“民生信托-中民永豐1號”發生違約,但隨著“20泛控01”債券發生違約,民生信托將大股東“泛海系”告上法庭后披露的“20泛控01”債券背后涉及的債權人主體正是“民生信托—中民永豐1號”及“民生信托—中民永豐2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
??目前已有多位信托投資人,因“民生信托—中民永豐1號”暴雷,或舉報或將民生信托告上法庭。但洋河股份認購的“民生信托—中民永豐1號”兌付情況如何,未有披露。
??另外入股民生信托也給洋河股份帶來了不小的貶值。
??2021年,洋河股份斥資6.5億元從“泛海系”受讓民生信托5.95%股權,成為民生信托第三大股東。據洋河股份2022年財報披露,這筆6.5億元的投資到2022年底已損失2.47億元(公允價值變動損失),目前只值3.38億元。
??若按照民生信托2022年底總計20.93億元的凈資產計算,洋河持有的5.95%的股權,對應的凈資產只有1.24億元。如果按凈資產的口徑算,洋河股份的6.5億元投入,實際貶值損失已超過了5億元。
??有投資者曾在洋河股份網上業績說明會上提問:“多余的資金為何不擴大基酒產能,強化主業,偏要投資合伙基金,給資本市場一種不務正業的感覺?”對此,洋河股份董事長張聯東的回答是:“投資合伙基金是在滿足公司日常生產經營和資金安全的前提下,力爭財富的保值增值。”
??當投資人進一步提出,對洋河股份拿出數百億元進行理財表示擔憂時,洋河股份管理層的回復是,公司利用閑置資金進行合理資產配置,本著風險可控、高收益優先的原則分類實施。
??然而,洋河另外花費10多億元從民生信托接盤的私募基金份額存在重大糾紛,尚有3.1億元因為民生信托的司法保全至今沒有過戶。是否有可能形成重大損失,洋河股份并沒有披露。
??柏文喜認為,洋河股份需采取積極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包括加強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規范投資行為,加強對投資項目的盡職調查和風險評估,切實調整其投資策略與方向,避免再次出現類似的投資失誤。對出現問題的信托計劃進行主動清理和盡力追償,盡可能減少公司損失。加強與投資者和消費者溝通,積極回應市場質疑和關切以重建市場信任。
??“如果能夠積極采取措施加以改進和應對,洋河股份仍有機會迅速止損乃至扭轉局勢,以保持其市場地位并實現持續發展。”柏文喜說。
??競品紛紛發力
??洋河白酒“老三”地位不保?
??史玉柱在微博上曾經發過一段文字,疑似點評恒大困境。他提到:地產商出事,對銀行傷害并不大,損失最大的是買地產商發行的理財和信托產品的投資人。
??這實際也分析了“洋河們”可能的“明天”。
??上世紀80年代,清香型白酒曾是市場主流,龍頭山西汾酒的銷量一度占到中國白酒銷量的50%,被尊稱為“汾老大”。可惜貴州茅臺、五糧液等醬、濃香型白酒順勢崛起,相對保守的山西汾酒逐漸落伍,從汾老大淪為了配角,白酒進入“茅五劍、茅五瀘”時代。
??后來,洋河股份抓住混改機會,實行渠道為王戰略。2010年,洋河股份營收首次超過瀘州老窖,從那年開始,洋河股份迎來快速發展,與瀘州老窖的差距逐漸拉大,白酒也進入“茅五洋”時代。
??在白酒圈流傳“鐵打的茅五,流水的老三”,一眾酒企憾動不了“茅五”的地位,紛紛將目標鎖定在“老三”的位置上各自發力。
??從2023年中報業績來看,雖然洋河股份還穩坐“探花“位置,但其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增速均不及山西汾酒和瀘州老窖。
??中報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山西汾酒實現營業收入190.11億元,同比增長23.98%,實現歸母凈利潤67.67億元,同比增長35%;瀘州老窖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45.93億元,同比增長25.11%,實現歸母凈利潤70.90億元,同比增長28.17%。而同期,洋河股份營收增速和歸母凈利潤增速只有15.68%和14.06%。
??對比來看,山西汾酒在三大白酒企業中業績增速最快,瀘州老窖的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增速也超過了洋河股份。
??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截至9月14日收盤,山西汾酒每股255.2元,市值為3090億元;瀘州老窖每股232.24元,市值為3418億元。而洋河股份報收于136.85元/股,市值為2064億元,較前兩者相差1026億元和1354億元。
??有投資者吐槽:“記得洋河剛上市一路長紅,市值一度超過五糧液。如今市值不僅遠遠落后于五糧液,還被山西汾酒、瀘州老窖狠狠地拉下一大截。”
??再看江蘇省內市場,除了洋河股份,規模排名第二的蘇酒上市公司江蘇今世緣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今世緣”)上半年營業收入59.69億元,同比增長28.4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20.5億元,同比增長26.7%。今世緣在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方面的增速也都高于洋河股份。
??除了內憂外患被后來者虎視眈眈外,“凈利潤破百億元”仍是洋河股份至今都沒有邁過去的坎兒。
??市場人士認為,近幾年酒企的投資動作不少,比如茅臺,觸角已延伸至銀行、基金、租賃等領域;瀘州老窖在多年前也控股了華西證券,洋河股份卻買一堆地產信托追求高額收益,年化收益率基本都在7%以上,是可預估的投資風險。業內熟稱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正如投資者所質問:洋河股份多年來熱衷于投資理財,是否本末倒置分散了重心,從而不能深耕做大主業呢?洋河股份是不是名副其實的“老三”呢?
央行行長潘功勝:穩妥化解大型房企債券違約風險
2023-10-23一視同仁支持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土拍規則生變,或重回價高者得?
2023-10-20土拍規則調整順應市場變化,4城取消地價限制。最高發放3萬元!鄭州高新區發布多子女家庭購房補貼辦法
2023-10-20二孩家庭給予一次性2萬元/套的購房補貼;三孩家庭給予一次性3萬元/套的購房補貼。9月份鄭州商品房銷售8608套,銷售均價12304元/平方米
2023-10-20其中商品住宅銷售4961套,銷售面積60.02萬平方米,銷售均價11513元/平方米。9月房價:下跌態勢有所遏制,一線城市回穩趨勢明顯
2023-10-19政策效應開始顯現。南京出臺存量房交易資金監管新政
2023-10-19進一步激發存量房市場活力,保障存量房交易資金安全,維護買賣雙方合法權益。上海優化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套數認定標準
2023-10-19明確了首套住房和第二套改善型住房的認定。國家統計局:房地產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仍然有堅實的支撐
2023-10-18房地產的調整是有利于房地產向高質量發展方向轉型。
- 12:48
- 12:21
- 11:56
- 11:54
- 11:45
- 11:45
- 11:34
- 11:09
- 11:01
- 10:57
- 10:49
- 10:46
- 10:37
- 10:27
- 10:19
- 10:10
- 10:02
- 09:59
- 09:50
- 09:48
- 09:39
- 09:08
- 09:05
- 08:58
中國城市住房價格288指數
(2023-02)1571.9點
- 0.13%
- -0.91%
日期 | 指數 | 環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