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嚴明會 2021-07-28 09:38:11 來源:樂居財經
在地產股綠油油之際,開發商頭上卻多了一道“紅線”。
??“試點房企拿地資金支出不得超過年度銷售額的40%。”7月26日,市場傳出“三道紅線”升級的消息,據悉,這一比例限制不僅包括房企在公開市場拿地,也包括收并購等拿地資金支出。
??“吹哨人”是旭輝集團CEO林峰,他于當日早間在自家官微發了一篇推文,就曾透露:投資買地的金額不超過年度累計銷售的40%。
??毫無疑問,這道紅線比“三道紅線”更具威力,也對房企及行業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換言之,即使開發商再有錢,也不能自由地在土地市場上揮霍。
??有投拓口人士透露,“得到消息后,某TOP 3房企的總裁趕緊開會,研究對策去了。”還有消息指出,某位TOP 4房企因為在第一輪集中供地拿地太多,在下一輪已被限制拿地。
??眼下,政策組合拳不僅從供給側壓著房企投、融兩端降杠桿,還從需求側影響居民買房貸款利率,本質上是旨在穩定房地產市場健康秩序。未來,不排除地產行業還有更多政策“補丁”的出現。
??額度“透支”
??此前,在22個重點城市拿地被“兩集中”。但事實證明,它并沒有平抑躁動的土地市場,眾多房企依舊削尖腦袋放手一搏,其中不乏國企央企。
??所以今年上半年的數據一拉,十余家房企已經“超額”了。
??據克而瑞主流房企拿地銷售比統計:上半年超過40%的房企就有13家,其中有兩家拿地最為生猛、超過90%,分別是卓越集團和越秀地產;建發地產緊隨其后,超過70%。
??超過50%的,有綠城中國、中駿集團、新希望地產、中交房地產、招商蛇口和華潤置地;徘徊在40%~50%的有4家,龍光、融信、雅居樂、中國鐵建;另有11家房企比例在30%~40%之間。
??在首輪集中土拍中,發力過猛的房企,雖然在“關閘”之前囤到了“糧草”,但將面臨額度不足、低利潤率出貨的考驗,有可能會在下半年消停一陣子。
??為了不至于血虧,甚至出現房企提前退地的現象。7月20日,宋都股份宣布退地,這是“集中供地”以來的首個退地案例。可見高溢價、低利潤地塊,大部分房企都在承壓。
??另一波在上半年選擇觀望,且手中尚有拿地額度的房企,在接下來的半年里,反而可以好好精挑細選一下地塊,甚至有可能逆轉成為年度贏家。
??顯而易見,拿地規則的再次更新,定會影響到房企第二輪、第三輪集中拍地的抉擇。
??是否存在一些“另類”方法去規避拿地這道“紅線”,例如,自己不拿地,然后介入其他房企的項目,通過這類合作的方式擴大業績?但有業內人士表示,合作拿地一樣算作總銷售的占比里。
??但的確有一部分拿地方式,是沒有被列入“限購”范圍,例如城市更新、產業等多方面獲取土地。
??據克爾瑞數據統計,80%的TOP100上市房企、88%的TOP50上市房企均參與城市更新,并且 51%的百強房企城市更新規模已超百萬平米。可見,未來房企對于優質舊改項目的爭奪,應該更為激烈。
??此外,房企尋求險資的合作也會增加,險資拿地,房企參股,全程操盤。
??對于搶不到地的開發商們,林峰還有一條中肯建議,“有一些小規模的地產企業,在這個時間點,常常買不到地,不如放棄買房買地,拿著資金改為買股買債。”
??挑對能熬過紅海的企業,行業回歸正常之后,常態應該是十幾倍的市盈率,如果本身買的又是有持續增長的企業,那兩項疊加,收益率還是可觀的。
??向左還是向右?
??“這道紅線”關注土地投入的總額,限制買地支出,透露出了哪些潛臺詞?
??第一,房企少囤地囤房,自然得多去庫存。
??作為對政策領悟最敏銳的房企,萬科在兩天前召開了一場內部會議,討論下半年房地產市場,郁亮也提及收緊投資,銷售回款是下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他看來,“萬科的問題不是手里沒貨,而是消化不良,是區域消化不夠多,不夠快。”
??而在更早之前的中南半年度工作會議,陳昱含也將今年企業的主基調定為“去庫存”,各區域被下達去化、回款等任務指標。每隔一段時間,會有專門會議匯報進度。
??據樂居財經了解到,陽光城、世茂等房企也有自己的去庫存安排。可見,“去庫存”已成為行業當下的基本共識。
??第二,驅逐“劣幣”,穩固行業現有秩序。
??過去,將規模視為發展第一要素的房企,拿地大膽激進,甚至有一些房企拿地銷售比常年超過60%。該政策落地后,特別是被限額拿地且負債率較高的房企,未來日子不好過,甚至有可能暴雷后出局。
??另外,不鼓勵房企搶地上規模,未來土儲規模還得降。面粉的額度被限制了,何來面包?包括頭部房企在內,發展速度將會有所減緩,行業幾乎難再現“黑馬”。
??第三,從根源上穩定地價。
??從教育培訓行業整頓各種亂象開始,到學區房逐漸退場,再到如今限制買地支出,本質上,都是為了穩定房地產市場健康秩序。
??房企拿地被“束縛”住之后,不僅會降低其在高地價城市的拿地熱度,還勢必會影響到地方的土地市場收入,符合“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政策的取向。
??第四,房企面臨新的戰略抉擇,三四線城市拿地或許又將火起來。
??由于地價在不同區域占比不同,在林峰看來這個指標也“不太公平”,比如一二線城市的貨值中地價的占比常超過70%,如果要控在40%以內。
??眼下只有兩種情況,一種降低拿地金額,壓縮增長;另一種是到地價占比貨值低于40%的三四線城市去投資。
??政策漏洞被“堵”上
??除了投資買地的金額不超過年度累計銷售的40%,監管層還有另一項觀察指標:經營性凈現金流為正。這是企業的自身造血能力,代表長期健康程度。
??具體來說,對于近三年經營現金流為負的企業,需要提供近半年購地資金來源情況說明和后續購地繳款資金安排,進一步削減其信用債發行規模,并對其信托融資、資管產品、海外融資等給予限制。
??而在金融融資層面,監管方面施行了銀行分級管控、企業三道紅線、購房者按揭、地方政府的舉債和出讓金歸口,將四大主體都納入管控,從表內到表外,從境內到境外,從貸款到商票,無死角地把所有的正式和非正式通道全部堵上。
??據克而瑞不完全統計,2021年上半年,100家典型房企的累計融資額為6090億元,同比下降34%,環比下降29%。
??除了投融兩端,監管部門也在客戶C端層面出手了。一個多月以來,杭州、廣州、武漢等熱點城市出現房貸額度銳減,部分銀行暫停接單二手房業務。無獨有偶,新房按揭貸款也出現了收緊,審批門檻提升、放貸周期拉長以及利率上調。
??通常銀行放款周期1個月左右,而目前熱點城市放貸周期至少3個月起步,其中南京、合肥更要排隊到6個月以后,甚至多家銀行無法確定放款周期。收緊銀根,也進一步影響了房企的回款速度,不少開發商直言“壓力特別大”。
??如若說,三道紅線在約束房企明股實債方面仍有漏洞,部分房企通過債務出表,還是可以快速“變綠”;那么眼下,對于購房者停貸等政策打上補丁,房企便再無“漏洞”可鉆。
??當土地杠杠、財務杠杠模型基本失效后,所有房企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未來想要“突圍”,更多要依靠管理紅利與產品升級。
央行行長潘功勝:穩妥化解大型房企債券違約風險
2023-10-23一視同仁支持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土拍規則生變,或重回價高者得?
2023-10-20土拍規則調整順應市場變化,4城取消地價限制。最高發放3萬元!鄭州高新區發布多子女家庭購房補貼辦法
2023-10-20二孩家庭給予一次性2萬元/套的購房補貼;三孩家庭給予一次性3萬元/套的購房補貼。9月份鄭州商品房銷售8608套,銷售均價12304元/平方米
2023-10-20其中商品住宅銷售4961套,銷售面積60.02萬平方米,銷售均價11513元/平方米。9月房價:下跌態勢有所遏制,一線城市回穩趨勢明顯
2023-10-19政策效應開始顯現。南京出臺存量房交易資金監管新政
2023-10-19進一步激發存量房市場活力,保障存量房交易資金安全,維護買賣雙方合法權益。上海優化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套數認定標準
2023-10-19明確了首套住房和第二套改善型住房的認定。國家統計局:房地產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仍然有堅實的支撐
2023-10-18房地產的調整是有利于房地產向高質量發展方向轉型。
- 12:48
- 12:21
- 11:56
- 11:54
- 11:45
- 11:45
- 11:34
- 11:09
- 11:01
- 10:57
- 10:49
- 10:46
- 10:37
- 10:27
- 10:19
- 10:10
- 10:02
- 09:59
- 09:50
- 09:48
- 09:39
- 09:08
- 09:05
- 08:58
中國城市住房價格288指數
(2023-02)1571.9點
- 0.13%
- -0.91%
日期 | 指數 | 環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