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行業曾被指為現階段金融體系最大“灰犀牛”,現在這只暗藏風險的“灰犀牛”終于被馴服。
??3月2日,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國新辦就促進經濟金融良性循環和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從2017年到2021年,5年拆解高風險影子銀行25萬億元,過去兩年就壓減11.5萬億元;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狀況趨于改善,房地產泡沫化金融化勢頭得到根本扭轉。
??去年同一時間,同樣是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郭樹清表示,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遏制,但他也指出,“房地產領域的核心問題還是泡沫比較大,金融化泡沫化傾向比較強,是金融體系最大‘灰犀牛’,很多人買房不是為了居住,而是為了投資投機,這是很危險的。”
??從“得到遏制”到“根本扭轉”,郭樹清執掌下的銀行金融體系強監管思路效果顯著。在接下來的房地產相關信貸投放中,政策面亦出現調整信號。
??郭樹清表示,“樓市不像以前那么活躍了,但是住房還是需要的,特別是租賃住房,裝修也還是需要的,做這方面的金融服務很有意義。”
??強監管5年
??郭樹清的一貫風格是“嚴格”。或許早在2017年3月2日他履新銀監會主席那一刻,中國整個銀行金融體系就注定步入最強監管時期。
??一年后的2018年3月21日,郭樹清出任首任銀保監會主席;3月26日,他又增加了央行黨委書記、副行長的職責。從此他肩挑央行銀保監會兩大要職,主導了此后4年金融監管工作。
??幾年來,他對房地產泡沫風險發出過多次預警,在行動中亦采取了雷霆般的治理手段。
??2019年5月25日,在2019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他表示,要特別警惕境外資金的大進大出和熱錢炒作,堅決避免出現房地產和金融資產的過度泡沫。
??2019年6月,他又在第十一屆陸家嘴論壇上警示:必須正視一些地方房地產金融化問題。他說:“近些年來,我國一些城市的住戶部門杠桿率急速攀升,相當大比例的居民家庭負債率達到難以持續的水平。”
??2020年8月6日,他在《求是》雜志發表了一篇近萬字文章,對于房地產領域正式發出警告。在這篇文章中,他將房地產比作“現階段中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要堅決遏制房地產泡沫化”。
??2020年12月,他又一次在署名文章《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中強調,要堅決抑制房地產泡沫,“房地產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2021年3月2日,他再度警示:房地產領域核心問題還是泡沫比較大,金融化泡沫化傾向比較強,是金融體系最大“灰犀牛”。
??這期間,從房地產融資“三道紅線”到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再到排查違規信貸資金流向房地產,強監管政策一道接著一道。
??拆解風險效果顯著。據郭樹清介紹,2021年重點領域風險持續得到控制,宏觀杠桿率下降大約8個百分點,金融體系內的資產擴張恢復到較低水平,再次回到了個位數。從2017年到2021年,5年時間內處置不良資產約12萬億元,最近兩年處置6萬多億元;5年拆解高風險影子銀行25萬億元,過去兩年就壓減了11.5萬億元。
??加大新市民金融服務
??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這對金融貨幣政策制定與執行也提出新要求。
??郭樹清表示,當前由于國際國內疫情還不穩定,加之一些其他方面環境的變化,經濟需求表現出不是太強,無論是消費還是投資,增長都比較緩慢。所以,我們需要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這不是說簡單地采取“大水漫灌”辦法,擴大貨幣政策的寬松度,財政也會發揮作用,增加結構性調整的具體措施。從銀行業和保險業的角度來說,我們希望能夠更有針對性地支持擴大消費,擴大投資。
??他進一步表示,一是要支持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特別是當前處于困難狀態的中小微企業。
??二是支持鄉村振興。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后,農村地區現代化推進的任務還很艱巨。鄉村振興涉及領域很多,從交通道路、能源、供水供電,到學校醫院方方面面,農村基礎設施、公用事業都需要進一步發展、提高水平,農民的住房環境也還有改善的余地。
??三是做好對對新市民的金融服務工作。
??郭樹清透露,央行、銀保監會將聯合發文,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做好對新市民的金融服務。所謂“新市民”,就是在城鎮已經居住但還沒有戶口的,或是剛剛拿到戶口不足兩三年的人群,這部分人口數量大概有3億多,都面臨安居樂業、就業創業、租房買房、孩子上學、老人養老等需求,為他們提供服務也是為廣義“三農”服務的一部分。
??此外,“科技創新、綠色發展,些都是薄弱環節,都需要金融繼續給予大力支持。當然總體上要遵循市場化、商業化原則。”郭樹清說。
??買房轉向租房 房貸支持重點生變
??此次發布會上,對于住房信貸支持也給出了新思路,即鼓勵大家從買房轉向租房。
??“大家都記得‘要買房,到建行’這個口號,希望更應該記住‘要租房,到建行’。”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在此次發布會上表示。
??他介紹,“要住房,找建行”是建設銀行30多年前提出的,當時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是公租房,基本沒有買房的。中國要想高速發展,必須解決住房市場化問題,所以建行率先提出“要買房,找建行”,并設計了一些金融產品包括按揭貸款等推向市場。
??“隨著市場改革逐步深入,我們注意到一個深層次問題,即租購不平衡,租購比基本是在1:700,從金融角度需要設計新產品以平衡這個問題。”田國立表示,今后房價再怎么降也很難真正解決工薪階層住房問題,特別是滿足普通老百姓、沒有積蓄的、進城務工、新市民等階層的住房需求,未來需要通過租賃解決住房需求。
??為了應對住房租賃需求,建行在4年前打造了一個住房租賃平臺,目前進展平穩。
??“鼓勵大家租房的想法很好。”郭樹清為建行的做法點贊。他表示,去年房價下降,房地產泡沫化、貨幣化問題發生了根本性扭轉,樓市不像以前那么活躍了,但是住房還是需要的,特別是租賃住房,做這方面的金融服務很有意義。
??“現在,房地產價格進行了一些調整,需求結構也發生一些變化,這對金融行業來說是一件好事,但我們不希望調整得太劇烈,對經濟影響太大,還是要平穩轉換。”郭樹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