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亞晨 2019-03-05 13:58:36 來源:中房網
??中房網訊(記者 亞晨)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聽取和審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關于政府工作的報告。
??與房地產方面有關的層面上,李克強總理在報告的第一部分“2018年工作回顧”中表示:
??過去一年,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宏觀杠桿率趨于穩定,金融運行總體平穩。棚戶區住房改造620多萬套,農村危房改造190萬戶。
??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強定向、相機調控,主動預調、微調。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穩步推進結構性去杠桿,穩妥處置金融領域風險,防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改革完善房地產市場調控機制。
??新型城鎮化扎實推進,近1400萬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明顯進展,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格局不斷鞏固?;浉郯拇鬄硡^規劃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
??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食品藥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群眾還有不少不滿意的地方。
??在報告的第二部分“2019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中這樣描述的:
??【主要目標】
??GDP增長6%-6.5%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6.5%;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進出口穩中提質;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金融財政風險有效防控;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000萬以上;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左右。
??簡評:總理自己也說了,實現這些目標,需要付出艱苦努力?!按蟓h境”自然也將影響到行業的“小環境”。
??【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
??要正確把握宏觀政策取向,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加強政策協調配合,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今年赤字率擬按2.8%安排,比去年預算高0.2個百分點。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要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以更好滿足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的需要。在實際執行中,既要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又要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有效緩解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簡評:與去年定調基本一致,強調了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
??在報告的第三部分“2019年政府工作任務”中,有關房地產的內容,政府工作報告中是這樣描述的:
??【減稅】
??增值稅改革
??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普惠性減稅與結構性減稅并舉。深化增值稅改革,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確保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但通過采取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簡評:房地產、建筑業由10%減至9%,將有利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
??【降費】
??明顯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負擔
??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各地可降至16%,且不得自行對歷史欠費進行集中清繳。繼續執行階段性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政策。
??簡評:會使得房地產企業社保繳費負擔有實質性下降。
??【中介費】
??專項治理中介服務收費
??以改革推動降低涉企收費。深化電力市場化改革,清理電價附加收費,一般工商業平均電價再降低10%。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兩年內基本取消全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取消或降低一批鐵路、港口收費。專項治理中介服務收費。繼續清理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
??簡評:專項治理中介服務收費,是否會對房地產中介服務產生影響,還待后續細則落地。對房地產來說,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不少,不知道這次清理規范的會不會涉及。
??【養老】
??大力發展社區養老服務業
??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2.5億。要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對在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行等服務的機構給予稅費減免、資金支持、水電氣熱價格優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區應配套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改革完善醫養結合政策,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
??簡評:在過去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的爭議中,政策逐漸清晰,即重點推進社區養老服務業。此外,從“新建居住區應配套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來看,后續住宅開發商應該重點研究此類配套設施的比例和分布,以及后續運營等內容。
??【旅游產業】
??發展壯大旅游產業。
??簡評:一些旅游地產或有機會。
??【農村改革】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推廣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成果。深化集體產權、林權、國有林區林場、農墾、供銷社等改革。
??簡評:今年將修改土地管理法,主要就聚焦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涉及到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主要內容。從房地產發展的角度看,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更與當前發展租賃市場的改革導向有關。從此次政策來看,強調了“推廣”的概念,那就意味著此前全國18個城市試點工作會推廣,預計今年各地城市后續在集體建設用地配建租賃住房等方面會有較多的動作和政策導向。
??【區域發展】
??大灣區、長三角
??優化區域發展格局。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促進規則銜接,推動生產要素流動和人員往來便利化。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編制實施發展規劃綱要。
??簡評:在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之后,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也被上升為國家戰略,雖然這在去年11月的進博會上已經宣布,但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正式表述,會給區域帶來更多利好。大灣區和長三角將是未來一段時間最受關注的兩個區域。
??【藍色經濟】
??保護海洋環境
??大力發展藍色經濟,保護海洋環境,建設海洋強國。
??簡評:報告強調保護海洋環境,一些房地產開發商填海造地的事,會被監管得更嚴了。
??【新型城鎮化】
??堅持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
??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堅持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抓好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常住人口。更好解決群眾住房問題,落實城市主體責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保障體系,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繼續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和城鎮棚戶區改造,保障困難群體基本居住需求。城鎮老舊小區量大面廣,要大力進行改造提升,更新水電路氣等配套設施,支持加裝電梯,健全便民市場、便利店、步行街、停車場、無障礙通道等生活服務設施。
??簡評:今年報告中的這段文字對于整個房地產行業都是重點。報告明確,堅持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開發商可以針對一些有發展機會的中心城市及其周邊的中小城市布局。此次政策中提到了要抓好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政策,預計未來會有一波通過落戶政策而帶動的購房消費需求紅利。
??本次報告繼續強調更好解決群眾住房問題,要落實城市主體責任、完善住房體系(市場體系和保障體系)、繼續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和城鎮棚戶區改造。落實城市主體責任的概念,預計今年會不斷推進對各地樓市調控的考核,雖然沒有提“一城一策”,但估計接下來會有陸續細分政策出臺。
??此外,對城鎮老舊小區進行大力改造和提升,這和過去的推倒重建做法是有差異的,涉及城市運營的開發商可以積極關注。
??【壯大綠色環保產業】
??推廣綠色建筑
??促進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推廣綠色建筑。
??簡評:推廣綠色建筑是必然趨勢,對于改善人居環境和能源匱乏問題有著重大意義。
??【房地產稅】
??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
??健全地方稅體系,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
??簡評:房地產稅立法是近幾年來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去年報告中的表述是“穩妥推進”,今年的表述為“穩步推進”。這也意味著后續會積極推進,房地產稅進程加快已成普遍共識。但同時,房地產稅作為一個重要稅種,需要有較長時間的準備期。從目前的信息來看,2019年房地產稅依然處于立法前的準備階段,今年正式進入立法日程的可能性相對較小。
央行行長潘功勝:穩妥化解大型房企債券違約風險
2023-10-23一視同仁支持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土拍規則生變,或重回價高者得?
2023-10-20土拍規則調整順應市場變化,4城取消地價限制。最高發放3萬元!鄭州高新區發布多子女家庭購房補貼辦法
2023-10-20二孩家庭給予一次性2萬元/套的購房補貼;三孩家庭給予一次性3萬元/套的購房補貼。9月份鄭州商品房銷售8608套,銷售均價12304元/平方米
2023-10-20其中商品住宅銷售4961套,銷售面積60.02萬平方米,銷售均價11513元/平方米。9月房價:下跌態勢有所遏制,一線城市回穩趨勢明顯
2023-10-19政策效應開始顯現。南京出臺存量房交易資金監管新政
2023-10-19進一步激發存量房市場活力,保障存量房交易資金安全,維護買賣雙方合法權益。上海優化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套數認定標準
2023-10-19明確了首套住房和第二套改善型住房的認定。國家統計局:房地產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仍然有堅實的支撐
2023-10-18房地產的調整是有利于房地產向高質量發展方向轉型。
- 12:48
- 12:21
- 11:56
- 11:54
- 11:45
- 11:45
- 11:34
- 11:09
- 11:01
- 10:57
- 10:49
- 10:46
- 10:37
- 10:27
- 10:19
- 10:10
- 10:02
- 09:59
- 09:50
- 09:48
- 09:39
- 09:08
- 09:05
- 08:58
中國城市住房價格288指數
(2023-02)1571.9點
- 0.13%
- -0.91%
日期 | 指數 | 環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