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柴強 2023-11-27 09:22:46 來源:中國建設報
??作者系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會長
??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房地產業的總量及其在整體經濟中的占比很大,特別是隨著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逐步建立,房地產市場和房地產業將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在日前新華社、央視的“權威訪談”中,住房城鄉建設部明確提出,“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正處在轉型期,雖然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未來的持續發展仍然有堅實的支撐”。這不僅增強了未來房地產發展信心,還鞏固了房地產市場企穩回升態勢。房地產未來持續發展仍有堅實的支撐,可以從以下方面來認識。
??一是住房需求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居民有較強的改善居住條件的愿望。這不僅要求未來新建的是“好房子”,還需要對現有的一些“差房子”進行更新改造。我國大城市特別是超大特大城市在快速發展中形成了一些城中村。城中村普遍存在公共衛生安全風險大、房屋安全和消防安全隱患多、配套設施落后、環境臟亂差等突出問題。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有效消除安全風險隱患,改善城鄉居民居住環境條件,建設宜居、韌性、智慧的現代化城市,亟須對城中村實施改造。
??二是住房供求總量基本平衡,但結構性不足問題仍然存在。住房問題已經從過去意義上的總量不足,轉化為結構性的供給不足、結構性的供需矛盾。目前,我國城市人均住房面積低于城鎮人均住房面積,特別是大城市人均住房面積普遍較小。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城市、鎮家庭戶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分別達到36.52平方米、42.29平方米。住房是不動產,且人口在城鎮之間流動特別是從中小城鎮流向大城市是長期趨勢。因此,大城市以及人口增長或人口流入多的城市,還有較大的住房需求量。
??三是我國的城鎮化率仍有提升空間,會帶來一定的住房新增需求。雖然近年來城鎮化速度有所放緩,但城鎮化率尚未達到峰值。截至2022年年底,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5.22%,發達經濟體的城鎮化率一般在80%以上。據估算,我國城鎮化率至少要達到75%才能基本穩定下來,與現在相比還有10個百分點的提升空間,這必然會帶來一定的城鎮住房需求。
??四是與一些發達經濟體相比,我國城鎮人均住房面積存在一定差距。我國城鎮人均住房面積的數據是建筑面積,包含公攤、墻體等面積;發達經濟體一般是使用面積。建筑面積明顯大于使用面積,二者的比例基本為1:0.75。目前我國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為40平方米左右,折算為使用面積約為30平方米,與發達經濟體的人均住房使用面積還有一定差距,這說明我國城鎮人均住房面積還有提升空間。
??五是基于房屋使用壽命的年正常更新量很大。目前我國城鎮存量住房規模很大,有關數據顯示,建筑面積約為350億平方米。按住房平均壽命50年計,每年有2%的更新需求量,則每年需要新增建筑面積7億平方米左右。
??六是房屋自然損毀滅失以及國防設施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公共利益需要征遷,帶來“被動性”住房需求。參考國內外相關經驗數據,估計這類住房需求量每年為住房總存量的近1%。加上上述年正常更新量,每年需要新建住房建筑面積的“基本盤”在10億平方米左右。
??此外,受人們買漲不買落、持幣觀望等因素影響,推遲、積累了一些購房需求。隨著今年8月末“認房不認貸”“居民換購住房個人所得稅優惠”“降低首付比例和利率”“城市因城施策自主調整住房限制性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逐漸顯現,相關政策進一步優化完善,打消了購房人顧慮,提振了市場信心,推遲、積累的購房需求將逐漸被釋放。如果加上住房租賃消費以及參考國際比較通行的做法,在GDP核算中按“虛擬租金”計算居民自有住房服務,住房消費規模會更大。
第14屆中國房地產科學發展論壇落幕,大咖們都講了什么?
2023-11-24新階段 新模式。劉世錦:中國經濟的關鍵是要挖掘兩大新增長潛能
2023-11-23房地產還有相當大的空間。第十四屆中國房地產科學發展論壇會議議程
2023-11-202023.11.22-23?杭州10月房價:各線城市集體下降,下跌城市進一步增加
2023-11-16新房上漲城市數量創年內新低,二手房達近年來最低。從統計局數據看,房地產開發投資與銷售還在下滑中
2023-11-15開發投資、新開工面積、銷售面積與金額同比仍處下降態勢。房企資金壓力加劇,但積極信號已傳來!
2023-11-14民營房企融資迎“第二支箭”加力推動。央行報告:10月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增加707億元
2023-11-1410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7384億元,同比多增1058億元。住建部部長倪虹:三個層面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2023-11-13新模式下,房地產企業要有清醒的認識。
- 09:10
- 08:42
- 08:35
- 08:34
- 08:32
中國城市住房價格288指數
(2023-02)1571.9點
- 0.13%
- -0.91%
日期 | 指數 | 環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