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年建筑體系課題研究》
2011-10-31 16:02:38 來源:中房網
【摘要】:2010年初,在中國房地產研究會領導下,由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住宅產業發展和技術委員會及中國百年建筑研究院聯合向國家住房和建設部科學技術司申報了《中國百年建筑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的課題項目,并由住建部科技司正式批復同意立項,立項編號為“2010-R4-7”。
《中國百年建筑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課題
內容框架和組織辦法
為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推廣以低排放為特征的建筑體系,全面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進程,持續提升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綜合品質,建造長壽命高品質的百年建筑精品工程,2010年初,在中國房地產研究會領導下,由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住宅產業發展和技術委員會及中國百年建筑研究院聯合向國家住房和建設部科學技術司申報了《中國百年建筑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的課題項目,并由住建部科技司正式批復同意立項,立項編號為“2010-R4-7”。
經過多次專家會議討論,現將本課題的內容框架和組織辦法正式公布,以順利推進本課題的研究工作,確保以較高質量完成各項課題研究成果,并逐步開展示范工程的培育輔導工作。
第一部分 課題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義
1.1 課題研究的背景——當前住宅建設的現狀與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98年停止住房實物分配,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改革以來,我國住宅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2008年城鎮新建住宅面積達到7.6億平方米,是1978年20倍;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28平方米,是1978年人均住房面積的4.2倍。與此同時,住房規劃設計水平、施工質量、配套設施和居住環境明顯提高。1999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建設部等部門《關于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高住宅質量的若干意見》(國辦發[1999]72號),系統提出了推進住宅產業化工作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重點任務、技術措施和相關政策。十多年來,在行業同仁們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建立了符合產業化方向的住宅建筑體系、技術支撐體系和質量控制體系;一大批建筑材料和部品部件實現了通用化設計、系列化開發和集約化生產,淘汰了一批不符合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要求的落后產品;推行了住宅性能認定制度,建成了一批示范工程,新建住宅執行建筑節能標準明顯提高,住宅的適用性能、環境性能、經濟性能、安全性能和耐久性能大幅度改善;培育了一批集住宅開發、設計、施工、構配件制造和物業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住宅產業集團,以住宅建設相關企業合作為紐帶形成的產業化聯盟開始出現。
盡管我國住宅產業有了較大發展,但目前傳統的粗放式生產方式仍未實現根本性轉變,住宅產業化水平低,勞動力、資源和能源投入大,技術創新和集成能力弱,使用壽命短,環境負荷重,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一體化應用規模小,住宅的質量和性能還不能完全令人滿意,與中央提出的節能減排以及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
主要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住宅(建筑)使用壽命短;
(2)既有住宅(建筑)使用能耗高,改造難度大;
(3)產業化水平低,建造方式粗放;
(4)土建裝修一體化進程緩慢,二次裝修浪費驚人;
(5)農村住宅建設問題突出。
以上五個方面的突出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住宅產業整體水平的提升,不僅阻礙了住宅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影響到國家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影響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在上述背景下,整合產、學、研、用等各方力量,以住宅建筑為主要研究對象和切入點,并對公共建筑開展相關研究,系統深入地開展《中國百年建筑評價指標體系》的課題研究工作,將對推動整個建設行業走“資源利用少、環境負荷低、科技含量高、生態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1.2 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2.1 政府管理層面
為政府建設管理部門提供符合中國國情的百年建筑評價基準,指導各類企業按基準設計、開發、建造和維護高品質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延長建筑壽命,大力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的發展,實現住宅(建筑)生產方式的革命性轉變,為子孫后代留下更多的百年建筑精品。
1.2.2 城市建設層面
建立城市建筑壽命的長期監測系統,并以新、老百年建筑的存量和增量數據的定期
統計和公布,引導地方政府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提高城市規劃的嚴肅性、前瞻性和長久性,以高品質、長壽命和深厚文化內涵的百年建筑,為城市提升長久的競爭力和歷史價值。
1.2.3 行業發展層面
總結和提升優秀企業的實踐成果,將優秀企業的產品品質和管理品質的企業標準整合、歸納,為編制相關的行業和國家標準創造條件,并促進企業對產品品質和管理能力的持續提升,不斷完善品質管控體系,更好地實現客戶價值和綜合效益,促進中國建設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1.2.4 引導消費層面
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大眾消費者易于接受和理解的表達方式,對大眾消費群體開展廣泛的宣傳教育,引導理性消費,選擇性能價格比高的消費產品,購買物有所值的住房,而不是跟風盲目消費,在改變我國住宅建設模式的同時,改變大眾的消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