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04 10:26:12
預期改變后的成交面臨考驗
12年房地產市場在政策調控的背景下展現出明顯的“淡季不淡、旺季不旺”,在“金九銀十”低于預期后,隨后成交卻進入一個相對旺季且持續到目前,1月份的前四周,一線城市商品房成交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206%,13年周均成交較12年全年上漲35%,我們觀測的二線城市,也有近12%的上升。較高的市場預期,又將成交量的波動放大在投資者面前。各地的放松政策一旦有所收緊,成交波動再所難免。
需求已階段性釋放、部分區域供給持續下降
需求方面,由于政策的壓力,限購區域購房機會成本增加,投資性需求被擠出明顯,對未來市場的判斷主要取決于當地的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的變化。而根據需求釋放的特征上看我們認為接下去需求或將低于市場預期。供給方面,1季度一般來說是房地產企業推盤的淡季,成交量整體又維持在高位,庫存又得不到供給的支持,因此不斷下降,供給不足和庫存下降,這也是我們判斷有可能低于預期的原因。
高房價將擠出部分需求
高房價將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未來剛性以及改善性需求的兌現,部分購房者將寄希望于政策面的變化延緩購房時機,房價提高的幅度越大,這種擠出效應的影響效果也將會越明顯。因此,較高的市場預期與諸多現實問題相對應,更將行業基本面的變化引起投資者的關注。
政策壓力加大行業“陰霾”目前的房地產行業正處于政策的敏感期,無論是資本市場還是行業內部,都對于房地產相關調控政策的制定方向有較高的關注度。我們曾屢次強調了房價上漲的壓力仍然為政府所關注,政府調控仍然是穩定房價,上周北京住建委的表態印證了我們的觀點。市場對于即將公布的1月份商品房價格指數的預期,和因此所導致的政策壓力也是造成近期地產股整體走弱的重要原因。
地產股估值回歸合理水平
同12年年初的地產股普遍低估值的情況不同,經過一年多的大漲,主流地產股已經回歸到合理的估值區間。根據我們之前的選股邏輯,公司的估值上限為各家NAV水平,當然由于13年房地產企業整體的資金利率水平有所下降,估值有所提升。目前各主流品種的股價基本接近當前的NAV水平,我們目前維持對地產行業一季度,不具備相對收益的判斷。未來從資金、房價以及周轉率角度,出現重大變化后,我們才會上調行業估值水平。今日,地產板塊下跌4%,相對大盤跌幅達到4個點,13年以來,地產板塊漲幅僅有2%,跑輸大盤3%,成為今年1月份表現最差的板塊之一。同12年的強勢相比,年初地產股雖然個股搶眼,但整體走弱,主要原因是預期的改變帶來估值的壓力、資金推動的個別妖股盛行、房價上漲的壓力和新政府政策的走向,都為地產板塊的走勢帶來揮之不去的“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