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1 15:45:12來源:中房研協
??熱點聚焦
??11月8日,標普將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碧桂園”)的長期發行人信用評級從“BB”下調至“B+”發布報告稱,應碧桂園公司的要求,撤銷其發行人信用評級。標普認為,由于市場對中國民營開發商的信心減弱,該公司在境內外債券市場的融資渠道保持關閉狀態。該公司將需要嚴重依賴內部資源來解決即將到期的債券和銀行銀團貸款,這可能會削弱碧桂園現有的現金緩沖。隨后,標普應碧桂園的要求,撤銷了碧桂園的發行人信用評級。
??對此,碧桂園方面表示,公司當前基本面沒有發生重大變化,銷售指標穩中向好,而且得益于金融機構對公司的支持及認可,公司于9月在境內資本市場完成了再融資,成本為全市場最低。本次評級撤銷不會觸發公司存量債務的加速清償條款,不會對公司的償債能力及融資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熱點評析
??房地產市場下行壓力下,國內房企評級屢遭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下調
??根據碧桂園此前披露的數據,2022年10月,碧桂園實現歸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金額約333.3億元,環比增長4.1%;歸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建筑面積約416萬平方米,環比增長6.12%。1-10月,碧桂園累計實現權益銷售金額3094億元,雖然同比下跌了37.4%,但表現好于百強房企平均跌幅水平(48.2%),銷售規模依然位居行業首位,回款率持續保持在90%以上水平。在房地產此輪深度調整過程中,碧桂園相較大部分民營房企乃至國企表現均更加穩健。
??盡管如此,近幾個月以來碧桂園仍多次遭到穆迪、惠譽、標普國際三大信用評級機構下調評級。事實上,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受房地產調控升級和房地產金融政策趨緊等因素影響,我國房地產企業經營普遍承壓,不少房企出現債務實質性違約,國際三大信用評級機構對我國房地產行業和房企發展持續表現出悲觀預期,已接連下調房企評級250余次,撤銷評級70余家,其中主要為房企主動申請撤銷。
??撤銷評級是房企權衡利弊后的主動調整,抓銷售促回款仍是企業發展第一要務
??企業信用評級的一個重要作用在于減少信息的不對稱性,從而使資金需求者能取得所需資金從事其各項生產經營活動,使資金供給者的投資擁有適合其風險偏好的目標。其中,獲得優質信用評級的企業往往也能獲得更多的融資渠道和更低的融資成本。
??以往由于我國房地產行業持續高速發展,房企境內融資門檻不斷提高,海外債逐漸成為我國房企融資的重要渠道。而國際三大信用評級機構的評級,也自然成為眾多有海外融資需求房企競相追逐的“通行證”。但隨著近一年多以來我國房地產市場持續下行,房企海外“找錢”也越來越難,或者融資成本持續走高。據CRIC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10月100家典型房企境外債權融資為0,近年來首次出現單月沒有房企進行境外債權融資的情況。在此背景下,國際信用評級機構賦予國內房企評級的意義實際上也越來越小。
??于房企影響而言,正面看,第一,放棄評級將直接減少房企維系評級的成本。國際三大信用評級機構均為營利性質的私營商業機構,評級往往需要被評人付費完成。在目前境外融資基本停滯的情況下,付費維持評級的收益很低。第二,放棄評級將減少評級下調可能給房企帶來的沖擊。對于已出險房企而言,評級不斷下調無異于雪上加霜,容易加劇輿論風險,從而對企業發展形成二次沖擊。對于未出險房企而言,評級下調也容易誘發市場對企業是否會爆雷的擔憂,不利于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開展。海倫堡就曾在被穆迪下調評級后公開表示,穆迪并沒有充分了解公司的情況就做出片面結論下調評級,這一觀點和行動不能反映公司當前以及未來經營和財務狀況。此外,海倫堡認為,自2021年以來,穆迪多次對房企進行無差別的評級下調,令市場風聲鶴唳,主要是基于其對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市場評價和預期過于悲觀的負面看法。言下之意,穆迪屢屢下調房企評級的行為主觀性較強,其公平公正和嚴謹性有待商榷。負面看,撤銷國際評級意味著房企海外融資將更加艱難甚至無望,但就現階段房企境外融資已基本接近停滯狀態而言,即使境外融資環境會進一步惡化,也是程度有限。綜上,房企主動申請撤銷國際評級,有無奈,但更多的可能是當下權衡利弊之后的自我調整。未來在行業復蘇、銷售改善的情況下,不排除重新申請國際信用評級的可能。
??此外,房地產業是資金密集型行業,在海外融資基本無望的情況下,國內金融支持對房企的意義將更加重大。2022年三季度以來,央行、銀保監會等金融監管部門頻頻發聲強調,要保持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校正過度避險行為,更好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金融支持保交樓工作等,并實際通過引導加大房地產貸款投放、支持債券融資等方式,為房企紓困。國內房地產融資環境正發生積極向好變化。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房住不炒”調控基調下,房企融資規模和債務規模受限是必然,房企實現持續發展的第一要務仍是抓銷售、促回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