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3 13:31:33
??熱點聚焦
??12月23日至24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提出“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沒有農業強國就沒有整個現代化強國;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是不全面的。”會議核心聚焦的是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發展戰略,相關策略和方針也必然會影響到房地產業的發展。會議提到:
??“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
??“要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
??“要加快防疫、養老、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要引進一批人才,有序引導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幫助他們解決后顧之憂,讓其留得下、能創業。”
???熱點評析
??“18億畝耕地紅線”是國本之線,再次強調,卻不過時
??經常關注中國經濟和農業政策的朋友對這個紅線顯然不會陌生,幾乎每次重大會議都會重申這一政策,而且一般都會使用“堅決守住”這樣的字眼。既然很重要,上下達成一致,大家照辦就是了。其實事情并非這么“小菜一碟”。
??耕地既可以生產糧食,也可以建造房屋,在人類數量及活動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土地被用作耕地以外用途的沖動很大。尤其是房地產業興起之后,占用城郊耕地進行商品房開發,更是一門好生意,當然這門生意的起步一般也是由地方政府的“賣地”發起的。
??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就是平衡糧食自給安全與經濟發展,兩者都不能偏廢的情況下,給糧食及發展安全畫的底線。每次會議強調的堅守紅線,就是不斷提醒地方政府要保持發展理性。在紅線之外,可以挖掘存量,土地指標的增減掛鉤,或者干脆逐步減少對土地財政的依賴。
??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未來前景廣闊
??我國25年的房地產市場化改革,是在城市國有建設用地之上進行的,也就是絕大部分投資在城市,極大更新改善了城市基礎設施、城市界面和天際線。同一時期,農村整體面貌并未發生太大變動,尤其是鄉村建筑格局并未發生根本變化,基礎設施也比較落后。
??農村工作會議提出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有利于增加土地市場有效供應總量,也有利于改善土地供應結構,讓更多投資傾斜到農村區域。如果前25年是城市建設和市場改革唱主角,那么未來舞臺的高光更加聚焦農村建設和體制改革上。
??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從此城市化不再是單向的人口流動
??這次會議對農村現代化建設的路徑進行了很清晰的定位,尤其是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一說,非常值得關注。也就是不用遷徙人口、并非必須到城市才能和現代化接軌。咋聽起來,這和我們一直講的城市化進行、新型城鎮化建設有點不一樣了。其實,我國城市化發展到現在已經達到了60%左右,也進入了一個相對放緩的區間。大量的農民工每年城鄉間遷徙,也證明了很多人故土難離,并不完全是買不起房的問題。外面再好,不如把自己的家鄉建設好,筆者認為這是相當部分有經營能力,又不得不來回遷徙的農村打工人的內心愿望。
??再看人的問題,會議提出要有序引導大學生、農民工、能人、企業家回鄉,有人擔心這是不是新時代的“上山下鄉”,其實是多慮了,在遷徙自由,落戶自由的今天不會重復過去的悲劇。當然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命題,資源都存在不均等的情況,而配置資源的方式則有天壤之別。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機制在配置資源中發揮主導作用。鄉村作為欠發達地區,既是劣勢,也是未來發展潛力所在,在國家政策、資源大力投入的情況下,必然是新的發展熱土,人才也會紛至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