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科偉、柏品慧2022-10-18 08:56:57來源:克而瑞
??近日,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而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宏偉藍圖下,房地產行業究竟如何定調?未來行業又有哪些新機會?
??01
??堅持“房住不炒”落實租購并舉
??提升全民尤其是新市民居住幸福指數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
??點評:房地產政策主基調將繼續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強化住房的居住功能,弱化住房的金融屬性,嚴防房地產過度金融化、泡沫化。
??其一,保障剛需、滿足改善,因城施策落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
??其一,居民層面,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適度調降首套、二套住房置業門檻,提升居民居住福祉。但打壓投資、投機性需求,嚴防違規信貸資金流向房地產市場。尤其是那些房價猶存上漲預期的核心一、二線城市,短期內調控政策難言全面松綁。
??其二,企業層面,支持房企合理的融資需求,尤其要恢復優質民企的融資功能,讓企業經營逐步回歸正軌。但對于高杠桿、高負債經營的問題房企,還需將負債率逐步調降至相對合理的區間范圍,在此過程中部分不良企業將有序出清。
??未來住房制度將全面貫徹落實租購并舉新模式,重點解決新市民、城市低收入群體的居住難題,實現人民群眾住有所居、安居宜居,提升全體人民的居住幸福指數。
??其一,經過二十余年的迅猛發展,房地產市場需求逐漸趨于飽和,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多達41平方米。但結構性矛盾依舊突出,體現于核心一、二線城市房價高企,購房難且貴問題突出。因此,在人口持續凈流入的核心一、二線城市,亟需加快發展租賃市場,地方政府更要主動作為,用好政策“指揮棒”,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的政策內容:
??第一,加大供應租賃及保障性住房用地,新增供地指標適度向租賃及保障性住房用地傾斜,并積極挖潛存量土地資源,將閑置的存量建設用地改建為租賃住房。第二,動用地方財政資金收購商品房作為人才公寓、保租房等政策性用房,既能提升政策用房供應,又能解決商品房去化難題,可謂是一舉兩得。第三,加快純租賃及保障性住房社區的市政配套建設,租賃群體可以同等享受落戶、教育等公共服務權益。
??其二,長期來看,租賃市場將與商品房市場形成分庭抗禮之勢,租賃市場規模提升空間值得期許。而在房地產開發主業陷入增長瓶頸的大環境下,建議企業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積極參與租賃住房建設及運營,涉及投資、代建、招租運營等諸多業務環節,以便分得租賃市場的一杯羹。
??02
??新型城鎮化仍是行業發展基石
??19大城市群、6大都市圈將是核心載體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
??點評:聚焦房地產行業,未來猶存以下兩項制度紅利:
??其一,新型城鎮化將是房地產行業最大的制度紅利。截至2021年末,全國城鎮常住人口多達9.1億人,城鎮化率達64.7%。相較于海外發達經濟體,未來我國城鎮化率猶存一定的提升空間,但增速放緩已是不爭的事實。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已進入流動時代,并以省內遷移為主的就近城鎮化成市場主流。2000年至2020年,全國流動人口由1.21億人大幅提升至3.76億人,凈增長2.1倍,占全國人口的比重由9.6%提升至26.6%,凈增加17個百分點。其中,省內流動人口由1.36億人提升至2.51億人,占比則由61.2%提升至66.8%,凈增加5.6個百分點。
??而在新型城鎮化戰略加持下,一二線城市人口吸附力依舊不減,并將成為高素質人才聚集地,市場需求著實堅挺,成交規模或將高位保持。三四線城市則將結合本地資源要素稟賦,堅定地走特色化產業發展之路。可以期許的是,一批具備地域性特色產業特征的三四線城市有望脫穎而出,并將吸納更多外來勞動力人口,市場需求增長或將更為可期,成交規模猶存較大的提升空間。
??其二,19大城市群、6大都市圈將是房地產市場的核心載體。截至目前,發改委已批復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協同發展等19大城市群,以及南京都市圈、成都都市圈、重慶都市圈等6大都市圈。不難發現,19大城市群、6大都市圈乃是中國經濟的發展高地,GDP總量、常住人口規模等全面領先,經濟發展的先發優勢明顯。
??我們認為19大城市群、6大都市圈有望成為房地產市場的核心載體。首先,19大城市群、6大都市圈GDP總量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常住人口規模也將穩步提升,市場需求有支撐,成交規模整體有望保持在較高水平。
??其次,城市群及都市圈內部將實現全面一體化,不僅核心城市將繼續做大、做強,房地產市場具備較強韌性,成交規模有望持續高位運行,而且衛星城市或將進入發展快車道,房地產市場猶存挖潛空間,成交規模或將穩步提升。
??03
??堅守穩就業底線支持剛需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促進改善需求穩步釋放
??完善分配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促進機會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消除影響平等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和就業歧視,使人人都有通過勤奮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
??點評:堅守穩就業政策底線,房地產及上下游行業將是吸納居民就業的“蓄水池”。2021年,全社會建筑業企業用工人數達8180萬人,在國民經濟行業門類中位居第二,僅低于制造業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領域。全國建筑業企業總產值29.3萬億元,房屋建筑業產值17.9萬億元,占比多達61%。基于堅守穩就業的政策底線,房地產及上下游行業將是吸納居民就業的“蓄水池”,房地產市場真正觸底回穩將對居民穩就業起到重要的托底作用。
??完善分配制度,構建橄欖型分配結構,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最終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內容:首先,鼓勵勤勞致富,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其次,加強稅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繼續強化對高收入人群的征稅力度,調節過高收入,并降低中低收入群體稅負,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最后,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事業,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
??我們認為堅守穩就業政策底線,在一定程度上將支持剛需購房消費,不必擔憂正常的月供還貸支出。隨著中等收入群體不斷擴大,有望給房地產市場提供堅實的需求及購買力支撐,改善性需求或將持續釋放,三房、四房等中大戶型成交占比或將穩步提升。
??綜上所述,我國已邁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本質要求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房地產行業不乏結構性機會,新型城鎮化將撬動不菲的增量購房需求,不斷擴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將轉換為堅實的改善性購房需求,租賃市場更是快速擴容的新賽道。對于企業而言,穩健經營、良性發展才是走正道,優質企業有望迎來高質量發展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