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季度開發投資逐月增長
-
今年第三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總量及分類中的住宅、辦公樓都呈現出環比增幅逐月上升,同比增幅逐月下降態勢。9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僅低于6月份,為今年月度第二高點。
全國東、中兩個區域房地產開發投資在第三季度也是環比增幅逐月上升,同比增幅逐月下降。僅西部地區9月份開發投資環比增幅有所下降。
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是去年三季度是全年投資和銷售的旺季,今年在限購情況下,開發投資同比增幅自然下滑。但開發投資絕對額在今年三季度卻是逐月上升,并在9月份創出今年第二高點,表明各地的保障住房投資力度正在逐月提升。
從季度趨勢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幅呈現逐季小幅回落的態勢,這一點與第三季度內的月度同比變化一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環比增幅逐季回落,這一點與第三季度內變化正好相反。
前三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44225億元,同比增長32%,比上半年的增幅回落0.9個百分點。
無論是單季同比,還是季度累計同比,房地產開發投資都表現為增幅高位回調。 -
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繼續保持高位增幅的態勢,可以歸結為上年度開發投資的結轉和保障住房開發力度增大。
開發投資同比增幅逐季回調,主要原因是嚴格的限貸、限購政策,從政策層面傳導到市場層面,最后又影響到投資層面;開發企業銷售困難、庫存增加、回款較慢,而同時融資受阻,促使部分企業拿地謹慎、拉長開發周期,放緩投資節奏,疲態初顯。
從區域看,前三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幅按照西、中、東的順序相對呈現出強、中、弱的格局,但從總量上講,東部地區的投資總量依然遠高于中西部之和。
- 第三季度土地購置面積環比大幅回落,土地供應計劃完成情況依然不樂觀
-
第三季度7、8、9三個月份土地購置面積相差不大,表現平穩。反觀土地購置費用總量表現為逐月上升。表明土地的實際單價還是呈現上升態勢。
根據國土資源部公布的數據,第三季度我國地價總體水平為3040元/平方米,較前一季度小幅上升,但環比、同比增幅還是回落;珠江三角洲地價增幅仍居最高;全國主要監測城市商業、居住地價分別為5615元/平方米和4518元/平方米;綜合、商業和居住地價水平分別較上一季度上漲40元/平方米、109元/平方米和75元/平方米。
前三季度全國完成土地購置面積31184.0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7.2%,增幅較上半年下降11.2個百分點;同期全國土地購置費為8442.37億元,同比增長18.7%,增幅較上半年微降0.1個百分點;全國土地單價依然在上升。
從季度趨勢看,購置面積總量表現為中間高、兩頭低,即二季度高,一、三季度低;而購置費用總量表現為前低后高,即一季度低,二、三季度高。
從區域看,前三季度西部地區土地購置面積同比增幅最高,中部次之,東部地區僅為1.1%。土地購置費同比增幅,也是沿著西、中、東的順序下降。
根據國土資源部公布的數據看,全國前三季度住房用地供應完成8.8萬公頃 ,僅完成全年住房用地供應計劃(21.8萬公頃)的40.5%。
- 房屋施工、竣工總量逐季上升,新開工總量先升后降區
-
第三季度內,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每月維持在1.6億平方米左右,總體平穩;竣工面積7、8月份低,9月份高,環比增幅近四成。
從環比看,新開工面積9月全部為負增長,竣工面積全部大幅正增長。建設指標的數據變化表明,企業新開工的動力下降,但為了快速周轉的目的,加快了現有項目的竣工進度。
前三季度,全國房屋建設情況最大的特點是施工、竣工總量逐季保持了上升態勢,而新開工總量則呈現第二季度高,三季度低的態勢。第三季度新開工總量及各分類環比指標都為負增長,表明開發企業開工意愿減弱,正在縮短開發戰線。
- 第三季度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逐月增長
-
7、8、9三個月,全國商品房和商品住宅(包括銷售類保障住房)銷售面積總量逐月上升,各月環比-33.7%、2.6%和46.3%。到了9月份形成今年第二個月度銷售高點(前一個高點是6月份)。9月份全國商品房及各分類市場銷售面積環比8月份增幅高達44-58%。
同期,全國商品房和商品住宅(包括銷售類保障住房)銷售金額總量也是逐月上升,9月份商品房銷售金額高達6047億元,為今年以來月度最高銷售額,超過6月份;9月份商品住宅銷售金額為4938億元,為今年以來月度次高銷售額,僅次于6月份。上述情況表明,盡管我國少數城市的市場銷售大幅萎縮,但從全國數據看,今年的“金九”還是客觀存在的。
-
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各季同比增幅在11.6-14.9%之間,總體表現穩定。環比情況是第二季度較一季度呈現大幅度增長,第三季度較第二季度基本持平。
同期全國商品房銷售金額各季同比增幅在21-27%之間,一季度增幅較高,二、三季度增幅處于同一水平,但較一季度增幅有所回落。環比情況是,第二季度較第一季度大幅增長,第三季度較第二季度低幅增長。前三季度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7128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9%,增幅比今年一季度減少2個百分點,與上半年增速相同。累計銷售面積依然保持了相對穩健的增長。
前三季度商品房銷售金額同比增長23.2%,增幅略低于上半年;商業營業用房和辦公樓的銷售金額增幅明顯高于住宅。前三季度,銷售金額的增幅高出銷售面積同比增幅10個百分點,說明就全國而言商品房價格(無論是成交額總量還是成交均價)今年仍處于穩中有升的態勢;房價的穩中有升其中也與CPI上漲有關。
分區域看,前三季度中、西部商品房銷售量增幅明顯高于東部;中、西部商品房銷售量占全國比重達到52%,超過東部地區;中、西部商品房銷售金額同比增幅大于東部地區20個百分點;中、西部商品房銷售總額占全國的比重為40%;東部地區依然是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影響最大的區域。
- 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按計劃推進
-
我國今年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計劃開工的構成是,廉租住房165萬套、公共租賃住房227萬套、經濟適用住房110萬套、限價商品住房83萬套,以及各類棚戶區改造415萬套。
在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進展順利。截至9月底,已開工986萬套,占年度計劃的98%。其中,北京、河北、山西、遼寧、吉林、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西、重慶、四川、陜西、甘肅、寧夏等15?。ㄗ灾螀^、直轄市)城鎮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開工套數已超全年目標任務數。
為全面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強和規范保障性住房管理,國務院辦公廳于9月28日下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管理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1〕45號),提出要確保用地供應、增加政府投入、規范利用企業債券融資、加大信貸支持、落實稅費減免政策等五項措施。
- 房地產開収企業資金來源月度國內貸款比重連續下降,自籌資金占比繼續上升
-
第三季度內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來源月度“國內貸款”比重連續下降,達到歷史新低,“自籌資金”占比繼續上升,到9月份比重已經達到45.52%,接近一半?!捌渌Y金”比重逐月跌一個百分點左右,比重有所回落,顯示市場銷售回款不暢。
今年前三個季度,我國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來源單季總量圍繞著2萬億元的水平波動,總量基本穩定;同比總體增幅逐季上漲,但二、三季度保持同一水平;環比增幅先升后降。
今年前三個季度國內貸款貸款金額逐季大幅度下滑,尤其第三季度,同比出現了較為罕見的跌幅,負增長率為3.52%。
同期自籌資金同比總體上升,二、三季度增幅基本持平。表明開發企業自籌資金能力有所下降。
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來源結構比重繼續發生引人注目的重大變化,國內貸款第一、二和三季度占開發企業資金來源比重分別為19.9%、14.67%和13.1%,比重呈現逐季下降態勢,表明銀行對開發企業的貸款支持力度連續下降,房地產業對開發貸款的依賴度也在連續下降;
“自籌資金”比重呈現逐季上升態勢,其比重變化程度低于國內貸款,但高于其他資金。
-
由于央行的貨幣政策,通過連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回收流動性,國內貸款對房地產開發的資金支持力度持續下降,這和商業銀行對中國其他產業的信貸支持是一致的。
房地產開發企業主要通過自籌渠道和其他資金中的定金及預收款支持項目資金需求,兩者占比達到企業資金來源的八成以上,這與中國其他產業相比,是一個非常高的占比。表明了在房地產政策連續九個年頭的調控下,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金來源結構已經具備了較強的抗政策和市場風險的能力。
“自籌資金”中,IPO、再融資、信托計劃、債券等渠道總體創新滯后,關鍵時刻常斷,因此,企業提高自身資金儲備、尋求銀團貸款、參與或成立地產基金等方式成為開發資金的主要來源。
“其他資金”中,部分開發企業通過下調項目價格,實行多種促銷定價方式,多種營銷方式(如電商),以便提高市場占有率,促進資金快速回籠。
- 大型品牌房地產企業市場集中度繼續上升
-
中國房產信息集團聯合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共同發布《2011年前三季度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排行榜TOP30》顯示,銷售金額TOP10榜單和銷售面積TOP10榜單的門檻分別為245億元和203萬平方米,對比去年同期榜單,銷售金額入榜門檻提高44%,銷售面積入榜門檻提高22%。萬科、恒大、中海、保利、綠地等超大型企業都是執行高周轉策略,因此,弱市環境下經營業績并不弱,今年前三季度銷售業績全面超過去年同期,有的企業達到去年全年銷售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