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30 10:38:18來源:南寧市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
市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信用南寧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方案(2021-2023年)》已經市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分工認真貫徹落實。
??南寧市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
??2021年10月18日
信用南寧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3年)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部署,進一步完善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全面深化“信用南寧”建設,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入推進信用廣西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桂政辦發〔2020〕68號),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主要目標
??到2023年,完成市本級社會信用立法,信用法規制度不斷完善,信用體系建設的法制化水平全面提升;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力度持續增強,全市信用信息系統一體化建設和服務能力大幅提高;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建立健全,支撐“放管服”改革作用明顯;惠民便企信用應用覆蓋面廣,對守信主體實施的激勵措施力度增大;政府守信踐諾機制逐漸完善、個人誠信水平持續提升;信用服務市場規范經營,行業自律管理持續加強;打造一批誠信典型示范,全社會誠信意識普遍提高,成功創建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信用南寧 美好生活”目標基本實現。
??二、主要任務
??(一)健全信用法規體系,提升社會信用法制水平
??1.加快推進信用立法。根據實際情況,研究制定出臺《南寧市社會信用條例》,夯實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法治基礎。推動更多信用措施進入行業、市本級權限內的相關專項立法,為行業領域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供法律支撐。〔市發展改革委、司法局牽頭,市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配合〕
??2.完善行業信用制度。建立健全行業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制度,開展行業主體信用綜合評價,規范劃分信用等級。研究制定公共信用信息歸集公示共享、政務誠信、個人誠信、信用應用場景、信用修復、信用信息安全與主體權益保護、信用服務市場培育與規范、守信激勵和失信約束等方面制度與實施方案。〔市發展改革委、司法局、大數據發展局,市委網信辦牽頭,市直行業主管部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配合〕
??(二)夯實信用基礎,提升信用系統服務水平
??3.加強平臺基礎能力建設。按照國家一體化規范建設要求,升級改造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優化完善平臺功能,提升信用南寧網站、信用南寧微信公眾號服務能力,支持各類信用信息應用場景的嵌入和對接。完成縣(市、區)、開發區農村信用信息系統升級,推動信用惠農。〔市發展改革委、大數據發展局、金融辦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配合〕
??4.提升平臺信息歸集能力。更新市公共信用信息歸集目錄清單,納入市政務數據資源目錄。及時糾正統一社會信用代碼重錯碼,力爭實現重錯碼率為0。實施“信用信息歸集質效提升行動”,繼續加強行政許可、行政處罰、優良信息、嚴重失信信息、合同履約、信用承諾以及特定信用信息的歸集力度,力爭實現“雙公示”信息上報率、合規率、及時率達100%,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信息覆蓋率達100%。〔市發展改革委、大數據發展局牽頭,市委編辦,市市場監管局、金融辦、民政局、中級人民法院、行政審批局、公積金管理中心、人社局、交通運輸局、自然資源局、南寧供電局、醫保局、稅務局、住建局、城管綜合執法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市政府集中采購中心)、林業局、衛健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等成員單位配合〕
??5.建設信用信息共享交換樞紐。繼續推進與市直部門、縣(市、區)、開發區業務系統的無縫對接,加強與自治區、國家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信用信息互聯互通。制定信用信息開放目錄,明確數據開放屬性,優先開放與民生保障、數字經濟發展密切的信用信息。探索推進公共信用信息與金融信用信息、信用服務機構共享整合機制。〔市發展改革委、大數據發展局牽頭,市行政審批局、市場監管局、金融辦等成員單位配合〕
??6. 加強信用主體信用信息管理。健全信用信息主體權益保護機制,加強個人隱私、商業秘密的保護,嚴格執行采集、查詢和使用的權限和程序。建立信用信息異議處理機制,明確異議處理操作規范,針對信用信息主體提出的異議信息,積極核實并反饋,采取措施消除不良影響。〔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公安局,市委網信辦,市民政局、稅務局、住建局、交通運輸局、應急局等成員單位配合〕
??(三)實施信用監管,提升營商環境水平
??7.推廣事前信用承諾制度。全面推廣事前信用承諾和告知承諾制,推動重點部門領域出臺行業信用承諾制度,充分運用市事前信用承諾監管平臺實施線上簽署、公示信用承諾書,開展履約監管。支持行業協會商會建立健全行業內信用承諾制度,將信用承諾書及履約狀況數據項納入市場主體信用記錄,作為信用監管的依據。〔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行政審批局、公安局、醫保局、住建局、工信局、科技局等成員單位配合〕
??8.深化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全面建立重點行業信用監管機制,提高“雙隨機、一公開”與信用關聯度,按信用等級高低對其采取差異化監管措施。支持行業協會、商會開展信用協同監管,鼓勵市場主體在經營中廣泛運用信用評價結果,構建社會力量參與的信用協同監管體系。〔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教育局、科技局、工信局、自然資源局、住建局、交通運輸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衛健委、應急局、市場監管局、金融辦、市政園林局、煙草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等成員單位配合〕
??9.優化信用查驗機制。利用政務服務窗口等渠道,在辦理注冊、審批、備案業務時,開展經營者誠信教育。定期更新核查應用清單,將信用查驗嵌入政務服務和市場監管流程。簡化查詢提交材料,提供方便、快捷查詢渠道。鼓勵市場主體應用信用報告,推動國有企業應用信用報告。健全非公開信息依法或依授權查詢、信息異議處理、侵權行為舉報和司政銜接核查處置機制,加強隱私和商業秘密保護。〔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市場監管局、行政審批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市政府集中采購中心)、稅務局、交通運輸局、住建局、生態環境局、應急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等成員單位配合〕
??10.完善信用獎懲機制。建立健全守信激勵機制,依法依規開展對守信主體的激勵。嚴格執行國家失信行為認定標準,履行嚴重失信主體名單認定程序,依據全國失信懲戒措施基礎清單,制定市本級失信懲戒措施補充清單并實施。建立嚴重失信行為信息常態化發布、共享和應用機制,及時歸集典型案例,提升開展失信聯合懲戒的應用效果。〔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中級人民法院、工信局、財政局、民政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市政府集中采購中心)、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金融辦、住建局、水利局、交通運輸局、市場監管局、行政審批局、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等成員單位配合〕
??11.開展重點領域失信問題專項整治。建立聯動響應和失信約束機制,持續加大對重點領域嚴重失信問題治理力度,依法依規實施失信懲戒措施。針對電信網絡詐騙、互聯網信息服務、全國防疫物資產品質量和市場秩序、扶貧脫貧失信問題、國家考試作弊、交通運輸領域失信問題、騙取社會保險、法院判決不執行問題、金融領域失信問題、生態環境保護失信等群眾反映強烈和誠信熱點問題,開展常態化專項治理行動。〔市委網信辦,市發展改革委、教育局、科技局、司法局、公安局、中級人民法院、工信局、財政局、人社局、生態環境局、住建局、商務局、文廣旅局、市場監管局、交通運輸局、投促局、金融辦、鄉村振興局、醫保局、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等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落實〕
??12.健全行業信用修復機制。嚴格執行國家、自治區關于公共信用信息修復規定,提高協同處理時間,持續開展對失信主體的公益性修復培訓。對于修復完成的信息,及時撤銷“信用南寧”網站公示,構建與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等同步修復機制。〔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工信局、生態環境局、住建局、交通運輸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衛健委、市場監管局、金融辦、城管綜合執法局、行政審批局、稅務局、消防救援支隊,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等成員單位配合〕
??(四)拓展信用應用,提升信用便民惠企水平
??13.創新信用便民應用。繼續拓展南寧市誠信卡的受益對象數量,不斷創新信用產品和應用場景,重點在政務服務、社會保障、城市落戶、購物旅游、交通教育、就業創業、醫療服務、養老托育等方面打造“信易+”場景,增強社會公眾信用獲得感,充分體現信用有價。〔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財政局、行政審批局、人社局、公安局、文廣旅局、教育局、交通運輸局、衛健委、體育局、商務局、民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等成員單位配合〕
??14.豐富信用惠企場景。完善數字普惠金融基礎設施,積極參與共建廣西征信融資服務平臺,提升“數據-信息-信用-信貸”轉化效率。深化“信易貸”服務功能,上線使用市本級信易貸平臺,擴大“信易貸”規模,建立地方中小微企業融資風險緩釋或風險補償基金并在“信易貸”平臺落地。充分運用公共信用評價結果,在政策扶持、資金補助、行政審批等領域給予守信企業支持和優惠。〔市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市金融辦牽頭,市財政局、行政審批局、大數據發展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等成員單位配合〕
??15.推動信用惠農。持續開展農村信用“四級聯創”,力爭創建一個信用縣(市、區)。打造以應用場景驅動“采用合一、采用互補”的信息采集、更新和應用新模式,持續完善農村信貸主體信用評價體系,鼓勵涉農金融機構積極應用信用信息開展金融服務,提升普惠金融服務水平。〔市金融辦、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經開區管委會配合〕
??(五)加強政務誠信建設,提升誠信執政水平
??16.健全政府守信踐諾機制。加強政府采購、招投標、招商引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領域政府誠信建設,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責任追究制度,持續開展失信政府機構清理整治專項行動,聚焦“新官不理舊賬”等突出問題,嚴防發生政務失信案例增量,保持政務失信案例零記錄。〔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投促局、中級人民法院牽頭,市住建局、交通運輸局、水利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市政府集中采購中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等成員單位配合〕?
??17.加強公務員誠信管理。建成市公務員信用信息歸集應用管理系統,依法依規建立公務員誠信檔案,作為干部考核、任用和獎勵的重要依據。加強公務員誠信教育,將誠信體系建設納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主體班次教學內容,納入公務員培訓和領導干部進修課程。〔市委組織部、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委黨校等成員單位配合〕
??18.開展政務誠信監測。依托市區域及重點領域信用監測平臺,通過大數據抓取、群眾投訴舉報等渠道,對各級各部門開展加強政務誠信監測和評價,實行月度信用監測排名,及時發布預警提示信息,推動各級政府提升誠信水平。〔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各市直部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等成員單位配合〕
??(六)推進個人誠信建設,提升社會成員誠信水平
??19.加強重點人群信用檔案建設。全面、準確、及時采集企業法定代表人及相關責任人,會計、統計、金融從業人員、律師、教師、醫師、建筑監理師、注冊消防工程師等重點人群信用信息,建立完整的信用檔案。〔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財政局、統計局、金融辦、司法局、教育局、衛健委、住建局、消防救援支隊等成員單位配合〕
??20. 規范推進個人信用信息共享使用。依法依規提供個人公共信用信息授權查詢服務。規范開展自然人公共信用評價,完善個人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依法依規為優良信用個人提供更多服務便利,對重點領域嚴重失信個人實施聯合懲戒。〔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行政審批局、民政局、公積金管理中心、人社局、中級人民法院、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市政府集中采購中心)、應急局、公安局、教育局、衛健委等成員單位配合〕
??(七)培育信用服務市場,提升協同共管水平
??21.培育信用服務機構。積極培育以信用評級、信用咨詢、信用擔保、信用風險控制等為重點的社會信用服務機構,鼓勵和引導信用服務機構加強產品和服務創新,積極吸引國內外知名信用服務機構來南寧發展,推動信用服務業標準化發展。〔市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牽頭,市商務局、投促局等成員單位配合〕
??22.加強信用服務機構管理。完善信用服務機構準入退出、監督檢查、執法監管等機制,有效規范信用服務行業從業行為。建立信用服務機構及其從業人員信用檔案,發揮信用服務行業協會作用,加強行業自律管理,維護市場秩序。〔市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牽頭,市市場監管局、行政審批局、縣(市、區)人民政府等成員單位配合〕
??23.做優信用服務產業。制定信用服務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積極引導個人征信機構到南寧展業。拓展信用服務產品應用場景,鼓勵行業協會、商會與信用服務機構進行合作,開展會員的信用評價和等級分類,支持信用服務機構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信用產品與服務。〔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財政局、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市市場監管局、縣(市、區)人民政府等成員單位配合〕
??(八)推進示范創新,提升誠信正向激勵水平
??24.創建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全面做好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創建工作,嚴格按照評審指標要求,聚焦重點、對標對表、查缺補漏,針對薄弱關鍵環節實施攻堅,持續提高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打造信用南寧名片。〔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配合〕
??25.推動政府部門探索信用創新。鼓勵以社會和公眾需求為導向,圍繞信用承諾、信用應用、守信激勵、信用修復等方面開展信用建設先行先試,在行政審批、社會保障、市場監管、衛生健康、金融、交通運輸、教育、科技、知識產權、人才管理服務、生態環保、綠色農業、文化旅游、市政園林、家政、養老托育、醫保、煙草等領域探索創新,及時總結、提煉經驗做法,并在更大范圍內復制推廣。〔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行政審批局、人社局、市場監管局、衛健委、金融辦、交通運輸局、教育局、科技局、城管綜合執法局、生態環境局、農業農村局、文廣旅局、市政園林局、民政局、醫保局、煙草局等成員單位配合〕
??26.鼓勵轄區開展特色信用試點工作。支持轄區內縣(市、區)、開發區深入開展行業信用實踐,鼓勵積極創建信用示范街區、信用示范樓宇,積極推進“信用+商圈”,“信用+園區”管理模式,為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積累經驗、做出示范。〔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工信局、商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等成員單位配合〕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及時調整市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不斷完善日常信用建設工作組織推進機制。定期召開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深入研究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重大問題。各部門制定本系統、本領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任務分工,積極組織落實。
??(二)強化要素保障。各成員單位要加強信用工作機構建設,充實人員力量。財政部門要保障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經費,加大對信用基礎設施建設、信用應用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信用服務業發展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鼓勵通過借助社會力量、專家咨詢等方式為信用建設充實工作力量。
??(三)強化督促檢查。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重點工作成效等開展評估,定期通報工作進展情況,強化督促跟蹤和政策指導。加強信用監測評估,及時發現問題并研究提出解決措施,繼續把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重點工作納入市績效考評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實施差異化績效考評指標體系。
??(四)強化誠信宣傳。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引導作用,廣泛宣傳報道,開展誠信建設萬里行等系列信用主題宣傳活動,推進信用志愿者服務,普及信用知識,選樹誠信典型,推動誠信宣傳教育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社區、進校園,營造全社會誠實守信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