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9 09:25:00來源:浙江省人民政府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屬各單位:
??現將《浙江省深化“證照分離”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21年8月16日
??(此件公開發布)
浙江省深化“證照分離”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實施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決策部署,持續深化“證照分離”改革,進一步優化我省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創業創新活力,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證照分離”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的通知》(國發〔2021〕7號)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省委十四屆九次全會精神,圍繞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主題主線,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將“證照分離”改革作為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重要抓手,進一步明晰政府和企業的權責關系,統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在更大范圍和更多行業推動照后減證和簡化審批,創新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努力推進營商環境最優省、市場機制最活省和改革探索領跑省建設。
??(二)改革目標。在全省范圍內深化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覆蓋清單管理,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審批服務等4種方式分類推進審批制度改革,同時在自由貿易試驗區進一步加大改革試點力度,力爭到2022年上半年建立簡約高效、公正透明、寬進嚴管的行業準營規則,大幅提高市場主體辦事便利度和可預期性。
??二、大力推動照后減證和簡化審批
??對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設定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根據國務院賦予省級政府的改革自主權限,在全省范圍內對520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按照《浙江省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改革清單(2021年)》(由省市場監管局另行印發,并根據有關文件精神和我省實際進行動態調整)分類實施改革;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增加實施《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改革清單(2021年)》(由省市場監管局另行印發,并根據有關文件精神和我省實際進行動態調整)規定的改革試點舉措,自由貿易試驗區所在縣(市、區)其他區域參照執行。
??(一)直接取消審批。在全省范圍內直接取消審批事項由原來的13項擴展至67項,在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取消14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取消審批后,企業(含個體工商戶、農民專業合作社,下同)取得營業執照即可開展經營,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行業組織等不得要求企業提供相關行政許可證件。
??(二)審批改為備案。在全省范圍內將審批改為備案事項由原來的8項擴展至15項,在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將15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改為備案管理。審批改為備案后,原則上實行事后備案,企業取得營業執照即可開展經營;確需事前備案的,企業完成備案手續即可開展經營。有關主管部門應當明確備案手續條件,對按規定提交備案材料的企業,應當當場辦理,不得作出不予備案的決定。同時,省級以下權限的備案事項,原則上納入“多證合一”管理,辦理企業登記注冊時,同步將采集的信息發送相關部門即完成備案。
??(三)實行告知承諾。在全省范圍內實施的告知承諾事項調整為103項,在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對13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實行告知承諾后,省級有關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浙江省涉企經營許可告知承諾實施辦法》規定,統一制定告知承諾書格式文本和告知承諾操作規程,一次性告知企業,并做好相應審批系統升級改造,實現告知承諾事項線上辦理。對因企業承諾可以減省的審批材料,不再要求企業提供;對可在企業領證后補交的審批材料,實行容缺辦理、限期補交。對企業自愿作出承諾并按要求提交材料的,應當當場作出審批決定。
??(四)優化審批服務。全省優化審批服務事項調整為335項。對經營高危險性體育項目許可等53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下放審批權限;對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單位乙級資質審批等237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精簡許可條件和審批材料;對軍糧供應站資格、軍糧供應委托代理資格認定等124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壓減審批時限;對食用菌菌種進出口審批等18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取消或者延長許可證件有效期限。同時,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對煙草專賣零售許可證核發進一步壓減審批時限。對所有優化審批服務事項,省級有關部門要加強業務指導和培訓,并同步做好配套制度更新。
??三、強化改革系統集成和協同配套
??(一)實施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清單動態管理。將我省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部納入清單管理,并逐項確定改革方式、具體改革舉措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措施,清單實行動態調整更新并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清單之外,非禁即入,一律不得限制企業進入相關行業開展經營。各地、各部門要對清單之外限制企業進入特定行業開展經營的管理事項進行全面自查清理,對實施變相審批造成市場分割或者加重企業負擔的行為,要督查整改并追究責任。
??(二)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深入落實“先照后證”改革,做好登記注冊前置許可改為后置的配套工作。完善經營范圍規范化登記,按照市場監管總局制定的經營范圍規范目錄,為企業自主選擇經營范圍提供服務。市場監管部門應當告知企業需要辦理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并及時將有關企業登記注冊信息與有關主管部門實時共享。企業超經營范圍開展非許可類經營活動的,市場監管部門不予處罰。有關主管部門不得以企業登記的經營范圍為由,限制其辦理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或者其他政務服務事項。在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商事主體登記確認制改革,最大程度尊重企業登記注冊自主權。
??(三)推進電子證照多維度運用。根據國家發布的電子證照標準、規范和樣式,加快建設統一、實時、完整的企業電子證照庫,到2022年上半年全面實現我省所有涉企證照電子化。加強電子證照運用,實現跨地域、跨部門互認互信,凡是通過電子證照可以獲取的信息,一律不再要求企業提供相應材料。在商場、超市、農貿市場、特色街區等場所普遍推廣電子亮照亮證,對公開展示電子證照的,視為已履行亮照亮證義務。同時,探索電子營業執照多跨場景應用,在財政、經信、科技、稅務、不動產、招投標等領域,實現共享調用;在商務合同、金融服務等領域,實現線上身份驗證和意愿確認。
??(四)實施準入準營“一件事”改革。聚焦民宿、餐飲等27個行業,對36個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在全省推行準入準營“一件事”全流程辦理,實現企業辦事一鍵直達、一鍵辦證、一次不用跑。貫通登記和許可鏈條,按行業和事項分類,提供涉企經營許可事項統一集成辦理入口。實行一次采集、多方復用機制,相同材料實時共享,無需重復提交。打通審批層級壁壘,推行一網申報、并聯審批、限時辦結。
??(五)強化改革數字化集成應用。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管理“一件事”,加快推進“證照分離”協同平臺建設,全面打通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系統、涉企經營許可部門審批系統和“互聯網+監管”系統,形成登記、許可、監管縱橫貫通的全鏈條數據管理閉環。
??四、創新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一)明確監管職責邊界。除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外,嚴格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原則,依法對市場主體進行事中事后監管,堅決防止和糾正以批代管、不批不管問題。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的,由原審批部門依法承擔監管職責;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審批服務的,由審批部門負責依法監管持證經營企業、查處無證經營行為。依法納入綜合行政執法范圍的事項,要明確具體劃轉的執法事項、負責日常監管和投訴舉報受理以及行政處罰的部門,確保監管執法有序銜接。對下放審批權的事項,同時調整監管層級,確保審批、監管權責統一。
??(二)完善監管事項清單。各有關部門對照“證照分離”改革要求,梳理各自職責范圍內的監管事項,對直接取消審批和審批改為備案的,相應的監管事項原則上納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事項清單;對實行告知承諾或優化審批服務,且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納入重點監管事項清單,依法依規實行全覆蓋重點監管,其他監管事項納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事項清單。省級有關主管部門要統籌制定年度監管計劃,加強和規范各類監管執法工作。
??(三)落實信用監管機制。實行告知承諾的,審批部門要在業務系統中嵌入信用查詢接口,申請人存在虛假承諾記錄或有其他嚴重不良信用記錄情形的,在信用修復前不適用告知承諾。明確對企業履行承諾情況進行核查的方式、內容、期限和處置要求,并通過“互聯網+監管”系統發送至相應核查人員。經核查發現企業承諾不實的,責令限期整改、撤銷行政許可決定或者予以行政處罰,納入信用記錄并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推動各領域實施行業信用分級分類管理,深化“通用+專業”信用綜合監管體系,全面提升信用監管水平。
??(四)推進執法監管“一網通管”。迭代升級“互聯網+監管”系統,優化全省統一的行政執法監管系統和行政處罰辦案系統,實現全省域應用。全面推廣掌上執法系統,實現一個應用程序(APP)管執法。充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探索遠程監管、移動監管、預警防控等措施,不斷提升監管科學性和有效性。
??五、采取有力措施確保改革落地見效
??(一)強化組織領導。省委改革辦、省司法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大數據局等牽頭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改革具體協調推進工作;省商務廳要指導自由貿易試驗區做好“證照分離”改革與對外開放政策的銜接工作。省級有關部門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強業務指導,確保本部門、本系統各項改革措施落地落細。市縣政府對本地區“證照分離”改革工作負總責,落實主體責任,明確責任分工,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扎實推進各項改革舉措。
??(二)強化法治保障。堅持重大改革于法有據,嚴格依法推進各項改革舉措,規范執法程序,加強執法監督,確保改革依法落地實施。根據法律、行政法規的調整情況,及時對規章、行政規范性文件作相應調整,建立與改革要求相適應的管理制度。
??(三)強化執行落實。嚴格按照全省改革方案和事項清單的要求,層層壓實工作責任,高標準、高質量抓好改革任務落實。認真做好業務培訓和政策解讀工作,及時優化業務流程,完善工作規則和服務指南,回應企業和群眾關切,為企業提供更廣領域、更高效率服務,為我省高質量發展賦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