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5 11:20:03來源:廣東省自然資源廳
各地級以上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發展改革局(委)、農業農村局、林業局: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發展縣域經濟,保障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合理用地需求,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實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新發展階段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堅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保障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合理用地需求,為農村產業發展壯大留出用地空間,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面實現鄉村振興。
??二、明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范圍
??(一)明確項目類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是指以農業(含林業,下同)為依托,通過高新技術對農業產業的滲透、三次產業間的聯動與延伸、體制機制的創新等多種方式,將資金、技術、人力及其他資源進行跨產業集約化配置,將農業生產、加工、銷售、休閑農業及其他服務業有機整合,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的項目。具體包括以下類型:
??1.農業加工型(一二產融合):利用工業工程技術、裝備、設施等改造傳統農業,采用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發展高效農業、加工農業、植物工廠等建設項目。
??2.農旅融合型(一三產融合):農業與服務業相互滲透,發展種植養殖業的同時利用農業農村景觀和生產活動,全方位開發農業觀光、休閑、度假、康養、教育等建設項目。
??3.接二連三型(二三產融合):農業加工業向三產拓展的旅游業項目,以生產過程、建筑風貌、產品展示為主要參觀內容開發的體驗項目,以及以三產文化創意活動帶動農產品加工的建設項目。
??4.全產業鏈型(一二三產融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開發農產品加工、生態休閑、農耕文明、旅游觀光、文化創意、教育體驗、健康養生等多種功能,使一二三產業充分融合,充分體現生產保供、生態涵養、生活休閑等“三生一體”功能的建設項目。
??除上述類型外,其他在農村地區以農業為依托的新產業新業態建設項目。
??(二)建立重點項目庫。省農業農村廳應會同省自然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林業局在每年度第一季度末確定本年度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項目,建立重點項目庫。入庫項目應符合相關產業、環保政策要求,具有一定投資規模和示范帶動作用,能夠有效帶動農民就業增收,且符合農業農村部“十四五”鄉村產業融合工程建設項目、《廣東省現代農業與食品產業發展重點和區域布局清單》、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等要求,入庫項目可優先在規劃、用地計劃、資金等方面享受支持政策。具體入庫辦法由省農業農村廳會同省自然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林業局制定。
??三、發揮規劃引領作用
??(三)引導農村產業科學布局。堅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和鄉村振興規劃的引導作用,堅持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按照現代農業與食品產業發展重點和區域布局,充分發揮各地區域優勢和特色產業優勢,科學布局、合理選址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規模較大、工業化程度高、分散布局配套設施成本高的項目要進產業園區。具有一定規模的農產品加工業要向縣城或有條件的鄉鎮城鎮開發邊界內集聚,其中農產品精深加工和關鍵物流節點應集中布局到縣城或農業產業強鎮。直接服務種植養殖業或需就近利用農業農村資源的農產品初加工、電子商務、倉儲保鮮冷鏈、產地低溫直銷配送等產業,原則上應集中在行政村村莊建設邊界內。利用農村本地資源開展農產品分揀、初加工、發展休閑觀光旅游而必須的配套設施建設,可在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不突破國土空間規劃建設用地規模等約束條件、不破壞生態環境和鄉村風貌的前提下,在村莊建設邊界外安排少量建設用地,并可以按規定使用規劃預留建設用地規模。
??(四)合理安排用地規模。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為基礎,各地要加快編制縣、鎮級國土空間規劃,安排不少于10%的新增建設用地規模,重點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優先用于重點項目庫中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探索規劃“留白”機制,鎮級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可預留不超過5%的建設用地機動規模,優先用于保障難以確定選址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建設。國土空間規劃批準實施前的過渡期,納入重點項目庫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可以按照規定申請修改規劃或通過優化提升村莊規劃來解決。
??四、保障新增用地需求
??(五)加強用地計劃保障。省級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專項用于保障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需求。涉農市縣應將鄉村產業用地納入年度用地計劃,每年安排不少于10%的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專項用于保障鄉村振興(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用地需求,優先保障重點項目庫中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不足部分,可由省級指標統籌解決。國家(更多政策,請查閱中房網 www.liwenjuan1.cn)級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所在地級以上市要按照不低于50畝/園標準一次性安排國家(更多政策,請查閱中房網 www.liwenjuan1.cn)級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用地指標。上述指標安排情況列入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范圍。
??(六)實行指標獎勵。對利用“三舊”地塊建設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的,省將按照“三舊”改造政策標準予以用地指標獎勵,所獲獎勵指標優先用于保障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用地需求。
??五、簡化用地審批和規劃許可手續
??(七)優化用地審批手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按照城鎮分批次建設用地報批方式和要求單獨組卷報批。項目布局在城鎮開發邊界內集中建設區需要征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可依法納入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辦理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審批手續。對位于城鎮開發邊界外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需要零星布局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可按照我省有關政策辦理相關手續。項目建設涉及占用耕地的,必須落實耕地占補平衡;涉及占用林地的,應依法辦理使用林地審核審批手續。
??(八)合并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和用地批準。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涉及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和用地批準事項,除依法應當以招標拍賣掛牌等方式公開出讓的土地外,可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將建設用地批準和規劃許可手續合并辦理,核發規劃許可證,并申請辦理不動產登記。
??(九)規范按原地類管理范圍。不涉及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農田、不直接固化地面、不改變土地用途的生態景觀、棧道、觀景平臺,以及零星分散面積不超過200平方米的公共廁所和停車場等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配套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可由項目開發主體與土地權利人簽訂土地使用合同,明確種植、養殖、管護、修復和經營等關系,按原地類管理。
??六、優化土地供應方式
??(十)實行聯動供應。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建設用地應符合國家或省規定的用地標準,可以將項目投資、產值、吸納當地勞動力就業、帶動周邊農戶等準入條件以及用途變更、分割轉讓限制等要求作為供地條件。對確需布局在村莊建設邊界外的農產品分揀、初加工等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而必須的配套設施建設,單個項目可以同時流轉一定面積的農村承包土地,項目配套設施建設用地面積按項目整體用地面積的1%以內控制,最多不超過30畝,建筑容積率原則上不低于1.1,擬供應建設用地的使用年限在不突破法律規定的有關用途的最高年限的前提下,可以與農村承包土地流轉年限保持一致。各地可以將連片流轉、規模適度、集約經營作為導向性要求,對實行聯動供應的項目制定激勵措施,推動農村承包土地適度規?;洜I。
??(十一)降低用地成本。屬省確定的優先發展產業且用地集約的工業項目,以及農林牧漁業產品初加工項目,出讓底價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別相對應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70%,且不低于實際各項成本費用之和確定。采取彈性年期出讓(租賃)方式供應的,可按照出讓(租賃)年期與可出讓最高年期的比值確定年期修正系數,確定出讓(租賃)底價,其中租賃期限不得超過20年。
??(十二)鼓勵使用集體建設用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興辦企業或者與其他單位、個人以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聯營等形式共同舉辦企業的,可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六十條規定使用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單位或者個人也可通過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渠道,按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規定,以出讓、出租等方式使用集體建設用地。
??七、大力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
??(十三)積極推動農村建設用地整理。按照自愿、有償的原則,可依據國土空間規劃,有序開展廢棄宅基地、閑置公益設施用地等存量建設用地的綜合整治,騰退的建設用地在保障農民安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等用地的前提下,節余部分可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拆舊復墾政策進行有償調劑歸并集中利用,統籌用于縣域內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具體操作辦法由各地結合本地實際制定。
??(十四)鼓勵宅基地復合利用。對依法登記的宅基地和地上房屋,允許在不改變土地用途的情況下,鼓勵通過自主經營、合作經營、委托經營等方式,發展農家樂、民宿、鄉村旅游、農產品初加工、電子商務等農村產業。需對宅基地上原有建筑物、構筑物進行翻新、裝修、改造的,應符合建設、消防等安全要求,不得突破省定宅基地面積標準,容積率、建筑高度、層數、風貌等符合當地國土空間規劃要求,并依法依規辦理規劃、報建等手續。對于原規劃許可手續齊全、不增加建筑面積、總高度、層數以及不涉及修改外立面、不降低建筑結構安全等級和不改變使用性質的原有建筑改造項目,無需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手續。
??八、保障設施農業發展用地
??(十五)規范使用設施農業用地。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符合設施農業用地條件的,按照國家和省的設施農業用地管理規定辦理設施農業用地使用備案手續,嚴禁新增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建設畜禽養殖設施、水產養殖設施和破壞耕作層的種植業設施。對于新增農村道路、畜禽養殖設施、水產養殖設施和破壞耕作層的種植業設施等農業設施建設用地確需使用一般耕地的,應經批準且符合相關標準。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所需建設用地不符合設施農業用地要求的,應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十六)加強農業設施建設鄉村風貌管控。農業設施中永久性建筑的體量、材質、色彩等應體現生態環保和鄉村風貌要求。各地可以根據本地實際,對農業設施分類型提出具體的風貌管控要求并對外公開,同時,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引導和管控,確保農業設施建設與鄉村風貌和諧一致。
??九、強化項目用地監管
??(十七)建立項目用地退出機制。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因政府原因或企業原因無法實施、項目主體未按規劃確定的用途使用或擅自分割轉讓轉租的,縣級以上自然資源等有關部門應按照法律規定、土地有償使用合同或劃撥決定書的約定或規定進行處置、依法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或主張違約責任。項目使用集體建設用地的,縣級以上自然資源、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六十六條規定,依法收回集體土地使用權。
??(十八)明確監管要求。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禁違規占用耕地進行農村產業建設,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不得造成耕地污染。嚴禁以設施農業為名,占用耕地違法違規建設與農業發展無關的設施。嚴禁在農業大棚內違法占用耕地建設住宅、餐飲、娛樂等非農設施。嚴禁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名開發商品住宅、別墅、酒店、公寓等房地產項目。嚴禁挖山填湖、削峰填谷、挖湖造景或成片毀林、破壞水域水系。嚴禁在農用地轉用報批中占多批少、應轉未轉。嚴禁擅自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改變用途或分割轉讓轉租。
??(十九)落實監管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按照“誰提出、誰監管”的原則,對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實行全要素、全過程的動態聯合監管,并且要嚴格限制用地范圍,禁止以“新產業新業態”為名違法違規用地,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占用、轉讓土地及改變土地用途等行為。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情況納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信息系統進行動態監管,并結合國土變更調查進行年度評估;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定期評估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情況。
??本意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各地可結合本地實際制定配套政策措施。
??附件:廣東省現代農業與食品產業發展重點和區域布局清單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 廣東省林業局
??2022年2月21日
??附件
廣東省現代農業與食品產業發展重點和區域布局清單
??1.糧食。發展重點:大力發展優質稻米生產,培育壯大廣東優質絲苗米品牌,兼顧玉米、薯類作物發展,加快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提升糧食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切實加強副產物綜合利用,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區域布局:優質稻重點發展區域為粵西、粵北糧產區;糧食加工重點發展區域為粵西、粵北糧產區及珠江三角洲地區。
??2.蔬菜。發展重點:培育推廣南粵特色蔬菜品種,優化蔬菜品種結構,推廣機械化、設施化高效栽培。推廣蔬菜采后處理等產地初加工技術與裝備。發展果蔬冷鏈物流系統,開發蔬菜生物轉化、高效腌制、節能干制等加工新技術,發展休閑蔬菜食品、腌制蔬菜和方便菜等加工。發展具有廣東特色優勢的食用菌種植和加工產業。區域布局:加強城郊型商品蔬菜基地、粵西北運蔬菜基地、粵北夏秋蔬菜基地、粵東精細及加工型蔬菜基地建設。
??3.嶺南水果。發展重點:大力發展具有嶺南特色優勢的荔枝、菠蘿、柚子、龍眼、香蕉、柑橘、青梅產業,兼顧三華李、火龍果、獼猴桃、鷹嘴蜜桃、水晶梨、橄欖、無核黃皮等其他特色水果產業發展。加強水果產地商品化處理技術及裝備研發和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發展水果精深加工。區域布局:荔枝、龍眼重點發展區域為茂名、廣州、惠州、陽江、東莞、云浮等;香蕉重點發展區域為茂名、湛江、陽江等;菠蘿重點發展區域為湛江;柚子重點發展區域為梅州、韶關;柑橘重點發展區域為肇慶、清遠、韶關;青梅重點發展區域為揭陽、汕尾。
??4.畜禽。發展重點:發展生豬生產及屠宰加工、以黃羽雞為重點的家禽生產屠宰及深加工兩大產業,構建種業、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配套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兼顧肉牛、肉羊、奶牛等產業發展。區域布局:生豬重點發展區域為韶關、梅州、湛江、茂名、肇慶、清遠、陽江、江門、云浮、河源等;家禽重點發展區域為梅州、惠州、江門、茂名、肇慶、清遠、云浮等。
??5.水產。發展重點:大力發展具有廣東特色優勢的對蝦、鰻魚、羅非魚、鱸魚、桂花魚和水產種業、深海網箱養殖產業。開展水產全產業鏈條的技術提升和產品開發應用,拓展深水網箱養殖、深遠海養殖。大力推廣綠色健康養殖模式。支持在水產養殖主產區和漁港建設冷庫和加工生產線。支持大型水產加工流通企業牽頭創建產業集群平臺公司。區域布局:珠三角地區重點打造水產品流通中心、淡水水產集聚區;粵東、粵西地區重點建設海水水產集聚區;粵東、粵西及珠三角地區鼓勵發展深海網箱養殖和大型智能化漁場;粵北地區大力推廣綜合種養、生態養殖。
??6.精制食用植物油。發展重點:以豆油、花生油、芝麻油、山茶油、堅果油、橄欖油、葵花籽油、調和油等為重點,引導企業以安全為基本要求,向“優質、營養、健康、方便”方向發展。鼓勵重點企業在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布局建設大型加工基地。區域布局:重點發展區域為深圳、東莞、中山、茂名、潮州、韶關、梅州、河源、陽江。
??7.嶺南特色食品及功能性食品。發展重點:大力發展特色月餅、牛肉丸、魚丸等肉制品、特色休閑食品和涼茶、廣式臘味等傳統知名嶺南特色食品,加快發展速凍快消食品、烘焙食品、特定人群的功能性食品。支持企業開發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資源食品、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及以嶺南農產品為主要原料的特殊膳食食品。區域布局:特色月餅重點發展區域為中山、茂名、湛江、潮州;肉制品重點發展區域為汕頭、潮州、云?。粵霾柚攸c發展區域為廣州、梅州、東莞;廣式臘味重點發展區域為廣州、中山;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等功能性食品重點發展區域為廣州、珠海、汕頭、江門、惠州、中山、東莞。
??8.調味品。發展重點:鞏固醬油產量全國(更多政策,請查閱中房網 www.liwenjuan1.cn)第一地位,推動企業從“量增”轉入“質升”,加快研發復合型和功能型產品,開發無添加、低鹽和有機等健康產品,加強品牌宣傳和保護。區域布局:醬油重點發展區域為佛山、中山、江門、陽江;鹽業重點發展區域為廣州、湛江、陽江;糖業重點發展區域為湛江。
??9.飲料。發展重點:以碳酸型飲料、包裝飲用水、果汁和蔬菜汁類飲料、蛋白飲料等為重點,鞏固飲料產量全國(更多政策,請查閱中房網 www.liwenjuan1.cn)第一的地位,推動企業以健康安全為重點,生產科技含量高、文化內涵豐富、嶺南元素突出的新型特色功能飲料,做優做強碳酸型飲料和包裝飲用水。區域布局:重點發展區域為廣州、深圳、惠州、河源、肇慶、中山。
??10.飼料。發展重點:鼓勵企業通過聯合、兼并、重組等方式,提升規?;?;鼓勵企業加快科技創新,提升專業化水平。支持研發推廣精準配方技術,加快發展新興生物飼料等綠色高效飼料產品。支持企業優化產業布局,延伸拓展產業鏈。區域布局:重點發展區域為江門、佛山、湛江、廣州、茂名、惠州。
??11.茶葉。發展重點:扶持英德紅茶、潮州單樅茶、客家綠茶、江門柑茶、韶關白毛茶等優勢茶品種發展。完善茶葉標準體系,大力推進生態茶園建設,提升質量安全水平。加快打造廣東優質名茶品牌,提升茶葉品質,開展茶葉采摘、加工設備的研發,大力開發茶食品、茶飲料、茶洗護用品等深加工產品及多元化特色風味茶產品。區域布局:重點發展區域為清遠、潮州、梅州、江門、韶關等。
??12.南藥。發展重點:以廣東大宗特色中藥材,如沉香、肉桂、化橘紅、陽春砂、廣陳皮、穿心蓮、益智、廣藿香、巴戟天、何首烏、五指毛桃、牛大力、溪黃草、天然冰片等為重點,在原產地及適宜地區建立嶺南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和優質嶺南中藥材生產基地,發展南藥綜合加工,開發南藥藥食同源產品。區域布局:南藥種植及初加工重點發展區域為云浮、肇慶、茂名、江門、陽江、潮州、梅州、惠州等。南藥制藥精深加工重點發展區域為廣州。
??13.苗木花卉。發展重點:根據區域優勢、產業基礎和發展潛力,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大力發展盆景、觀賞苗木、蘭花等優勢產業;積極發展生產基地化、育苗良種化、質量標準化和市場規范化的景觀綠化苗木和木本花卉等特色苗木花卉產業。開展育種資源收集、保護和發掘利用,創新新品種,開展品種和栽培技術推廣應用。區域布局:珠三角地區苗木以城市綠化、家庭美化品種為主,花卉以高檔盆花、園藝小盆栽為主;粵北地區苗木以珍貴珍稀、綠色生態樹種為主,花卉以蘭花、珍貴珍稀開花及彩葉品種為主;粵東粵西苗木以沿海防護、紅樹林樹種為主,花卉以盆花、盆景等為主。
??14.現代種業。發展重點:實施現代種業創新計劃,建設廣東深圳生物育種創新中心等種業創新平臺,加快推進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和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建設,加強生物種質資源創新利用和現代生物育種研究。實施基礎性種業科技創新和商業化育種創新“雙輪驅動”,加大育種科研聯合攻關。培育壯大“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建立良種繁育基地和新品種展示基地。推進林木種質資源保存體系建設,培育一批品牌化、產業化、集群化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林業種苗龍頭企業。區域布局:重點發展區域為廣州、深圳、珠海、韶關、河源、湛江、茂名、肇慶、陽江、云浮。
??15.煙草。發展重點:以市場為導向,堅持主業穩收、輔業助收的思路,進一步提升煙葉質量及特色水平,持續推動煙葉和多元產業協調發展,推動煙農收入持續增加。支持復烤企業推進重點品牌原料區域加工中心建設,引導提升“雙喜”等重點品牌。區域布局:重點發展區域為廣州、韶關、梅州、清遠、湛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