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7 15:37:53來源:中房網
1、規模速度表現:市場整體規模差距明顯,發展速度不遜于一二線
三四線城市和35個大中城市在房地產發展方面存在巨大的差距,至少在2009年以前,房地產市場的發展重心絕大部分都落在了一二線城市。
從人均居住面積、房地產開發投資額、需求、均價等各個層面的分析來看,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規模與大城市差距明顯,但上升勢頭顯著。商品房均價固然低于大城市,但均價增速卻與大城市同步,可見市場波動日益趨同的態勢。
2、協調發展程度:房地產與城市發展協調,增長速度過高暗藏風險
目前,三四線城市房地產投資額占固定資產投資額的比例為11.58%,不到35大中城市值的一半(24.59%)。但房地產投資增長率與GDP增速的比率達到了2.40,35大中城市該比率為1.25。房地產投資增長率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的比率為1.28,35大中城市該比率為0.90。
對比顯示,就當前而言,房地產投資仍未占據三四線城市投資的重心,這與當地城市的發展階段和需求層次是協調的。而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增長速度極快,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的占比增長意味著房地產正逐漸成為投資的重點,而與GDP增速的比率大幅領先于大中城市,這一方面可以用消費潛能的釋放來說明;另一方面也隱含著一定的風險,一是這波快速增長在長期來看必將轉緩;二是如果這種大幅領先于GDP增速的房地產投資增長速度與三四線城市的市場需求脫離,則這種快速增長暗藏著極大的房地產泡沫風險。
3、土地發展潛力:出讓面積占比相對偏大,土地持續發展潛力可期
作為房地產市場的源頭,土地市場可作為分析房地產市場發展潛力的一個風向標。三四線城市2008年土地出讓面積平均值為423萬平方米,同期35大中城市平均出讓面積為1346萬平方米。但相對于城區面積而言,三四線城市土地出讓面積占比為2.59%,而35大中城市為1.58%。由于三四線城市城區面積占全市土地面積比率相對較低,因此盡管三四線城市年出讓土地面積絕對量明顯低于一二線城市,但其土地出讓規模比率實際上要高于一二線城市。
三四線城市2008年土地出讓金均值為16.9億元,35大中城市平均為147.1億元。而土地出讓收入與財政收入的比重三年均值為分別為50.84%和59.88%。相對而言,三四線城市推地量占比相對較大,但三四線城市對土地出讓收入的依賴度略弱于35大中城市,差距不甚明顯。如果考慮到大中城市在創造稅源方面的能力遠高于三四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地方政府對土地市場的依賴可能并不低于大中城市。
總體而言,三四線城市土地出讓面積占比偏大,但這可能與三四線城市城區面積占比較一二線城市小有關;另一方面,由于三四線城市土地財政依賴度與一二線城市差距不大,因此,三四線城市在整體而言,暫未出現出于土地財政依賴為動力的土地過度開發出讓。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三四線城市土地方面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