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04 13:46:19
典型企業兩種模式實現海外融資回流
眼下,海外人民幣資金主要考慮通過兩種方式回流內地:(1)通過跨境貿易結算的方式回流內地,但這種方式所產生稅負等財務成本較高;(2)通過直接投資或股東貸款的形式將資金回流內地,但這需要個案審批,需要拿到商務部外資司的復函同意以及人民銀行總行的批復等,人民幣資金回流內地的不確定性和時間成本較大。
回流模式一:離岸人民幣通過貿易渠道入境
人民幣債券是以人民幣作為結算單位的債券,定期獲得利息、到期歸還本金及利息皆以人民幣支付。內地機構在香港離岸發行的人民幣債券因此被叫做“點心債”。目前在港人民幣債券的整體規模持續擴大,由于國際貿易中一般不以人民幣結算,因此以人民幣形式存在的海外資本大多回流國內。當下香港資本市場人民幣形式的海外資本主流的入境渠道為貿易匯入,即利用進出口國際貿易,選取相關合作伙伴,將海外人民幣通過貿易操作和財務手段匯入境內。考慮到相關企業的成本巨大、流程繁復,且無法享受出口退稅規定,一般都會被企業所摒棄。因此能否成功順利的匯入,主要就取決于境內“是否有人幫你”,是否可以順利找到相關合作企業。
從中海地產的集團組織架構圖,我們可以清晰地看見中海地產在香港擁有眾多子公司,而母公司中國建筑又身為內地央企,龐大且復雜的組織關系,是否會出現關聯交易,幫助中海地產境外人民幣資本成功過境?我們知道中海地產眼下主要的房地產業務在國內,而房地產的產業鏈又涉及廣泛。我們僅建筑材料和裝修設計兩個小方面為例,中海地產內地房地產在建項目的施工材料及路面瀝青的結算費用,是否會通過境外的中海金融財務公司來分攤?而香港的房地產裝修設計公司的預付款或相關賬務往來,是否也會成為境外人民幣資本的流入路徑?
表1中13家在港典型房地產企業2009-2011年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項數據顯示,2011年年末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金額最多的為碧桂園125.35億元,而2009年初碧桂園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項僅為34.8億元。賬戶金額的大幅飆升,會幫助碧桂園施工項目的穩定進行,有助于提高碧桂園的流動性充裕。而出現大幅飆升的原因,一方面與企業自身不斷壯大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碧桂園海外融資募集的人民幣資本通過貿易途徑流入內地有關。反觀中海地產,2009年初貿易及其他應收款為16.70億元,到2011年末貿易及其他應收款是15.17億元,金額出現不增反降。這是否說明這三年中海地產海外募集的人民幣資本可能并未通過貿易的路徑流入內地企業?考慮到貿易路徑流入的高成本問題,中海是否還存在更好的渠道匯入?此外,我們對企業在一年之中,通過貿易渠道頻繁的季節性匯入與匯出操作,進而致使數據出現平衡的情況,持一份保留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