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而瑞研究中心2022-11-02 14:32:43來源:克而瑞
??導 讀
??1、土地成交量升價跌,地市熱度降至“冰點”
??2、TOP10占百強新增貨值半壁江山,央國企優勢明顯
??3、百強投資門檻降幅均超過60%,整體拿地銷售比0.19
??榜單解讀
??“前言:10月份,7城扎堆進行了集中供地,但結果并未出乎意料,土地市場熱度持續降溫,多城土拍均以底價成交為主。總體來看,10月全國土拍溢價率創全年新低,僅為2.2%。
??房企投資意愿同樣降至冰點,單月50強拿地金額同環比降幅均超過60%,央國企三季度在一線、準一線城市拿地后,后繼乏力。城投“托底”依舊是土地市場主旋律。部分城市民企略有復蘇,但多數仍綁定城投進行合作拿地。
??綜合而言,由于市場仍處在筑底階段,融資收緊、銷售疲弱導致各類企業的投資意愿均較低,尤其是當前民企,信心難以恢復,預計全年謹慎投資的預期不變,核心一二線仍是投資的聚集地。
??1
??土地成交量升價跌
??地市熱度降至“冰點”
??截至10月27日,全國300城經營性土地10月總成交建筑面積為10498萬平方米,全月成交建筑面積預計將與9月份相持平。由于本月集中供地規模下降,導致全國土地市場的成交結構有所調整,總成交金額3410億元,同、環比分別下降17.3%和32.1%,平均樓板價回落至3248元/平方米,環比下降28%,但仍處于相對高位。
??本月有廣州、天津、南京、成都、無錫、蘇州、濟南7城進行年內第三、四輪集中供地,但土拍熱度表現并不理想,僅有南京整體溢價率達到3%,其他城市的整體溢價率均未達到1%,10月份全國土拍溢價率也僅為2.2%,創下今年新低。
??2
??TOP10占百強新增貨值半壁江山
??央國企優勢明顯
??集中供地以來,百強房企的新增土儲集中度居高不下,截止10月末,TOP10房企新增貨值占百強總貨值的比例已經達到50%,銷售TOP10房企中,有6家同樣位列新增貨值TOP10的行列,重合度較高,也反映出當前僅有銷售仍正常維持的規模房企在拿地。且從新增貨值TOP10來看,國央企仍然保持巨大優勢。
??總體來看,新增貨值長期集中于銷售TOP20的房企中,剩余的80強房企新增貨值僅占百強的25%。長此以往市場集中度也將繼續提升、持續強弱分化。
??3
??百強投資門檻降幅均超過60%
??整體拿地銷售比0.19
??截止10月末,新增貨值百強門檻為72.4億元,拿地金額、建面百強門檻分別為26.3億元和37.7萬平方米,環比僅小幅增長,但同比降幅均在60%以上,房企投資的積極性同比呈現斷崖式下跌,投資力度不及去年同期的一半。
??1-10月新增土儲貨值TOP10房企與9月末保持一致,新增土儲TOP10房企固化且與10強以外的房企進一步拉開差距,新增土儲位列第10的建發房產比第11位的廣州地鐵貨值高出125億元。
??拿地銷售比來看,房企投資意愿持續保持在低位,10月末百強房企拿地銷售比0.19,與上月末持平,一方面是由于本月集中供地的城市數量較少,優質地塊供應不多,無法提振房企投資積極性,另一方面則受到行業大環境仍在筑底的影響。
??分梯隊看,由于本月集中供地相對減少,10強、11-20強房企拿地銷售比與九月末相比各自下降0.01,分別為0.22和0.28,相對百強整體而言仍算較高位水平,其余三個梯隊房企的拿地銷售比分別為0.05、0.09和0.19。
??4
??50強拿地金額降同環比降幅超六成
??僅保利、龍湖維持三季度投資力度
??10月,盡管集中供地仍在進行,但與9月份的上海、杭州等一線及準一線核心城市相比,房企參拍意愿顯著下滑。單月銷售50強房企拿地金額接近400億元,同環比分別下降64%和68%,拿地金額僅高于1月份,是年內次低。考慮到2022年1月臨近過年且集中供地幾乎尚未開啟,因此,當前土地市場的熱度以及房企拿地力度、意愿已經降至谷底。
??拿地企業來看,超過九成50強房企10月無投資,2022年投資“暫停”企業依舊超過30家。三季度拿地相對強勢的招商、華潤、建發等10月也大幅放緩投資腳步,僅有保利、龍湖等規模房企延續了三季度的投資力度,如龍湖單月新增拿地金額近90億元,創年內新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10月集中供地城市土拍市場、新房市場低迷所致,另一方面也與企業戰略布局密切相關,龍湖拿地基本以重慶為主,華潤則更注重一線城市納儲。
??5
??央國企拿地也開始“乏力”
??土拍持續走弱仍靠城投“托底”
??從10月集中供地的結果看,無一例外均以“低溫”收尾。盡管部分城市繼續放松土拍政策、增加盈利空間,也難提振房企拿地積極性。拿地格局上,民企依舊毫無起色,央國企后繼乏力,僅有城投在“托底”。
??7城中,蘇州、濟南、成都、南京四城城投拿地幅數占比在八成左右,廣州接近七成,在一線城市中最高。相較之下,無錫、天津托底率在50%以下,兩城本地民企相對積極。值得注意的是,四季度以來城投合作拿地現象愈發增多,如蘇州,近三成地塊被城投+民企的組合獲得。
??土地市場剩余參與者僅剩大型央國企,但拿地也開始放緩,投資后繼乏力。從報名角度來看,多城地塊均僅有一個企業參加,鮮有規模化央國企參與,典型如成都,2022年前兩輪拿地積極的中海、保利、華潤等均未現身。此外,從拿地金額來看,招商、越秀10月均未拿地,華潤、建發單月拿地較三季度平均降幅在70%以上。
??市場尚未企穩,央國企壓力同樣不容忽視,非標的、非戰略二線城市投資仍然保持謹慎態度。實際上,央國企前十月拿地在現階段的市場行情下已經較為“堅挺”,拿地金額同比降幅顯著低于百強平均。
??6
??長三角一枝獨秀
??北上廣深+杭州是百強聚焦點
??截止10月末百強房企投資有82%集中于22個核心城市,較9月末下降2個百分點,主要由于本月集中供地城市減少所致。
??能級和區域的分布也基本固化:一、二線城市占比分別為37%和49%,合計占比達到86%,與9月末相比也下降2個百分點,與集中供地占比的走勢也基本一致,集中供地的一二線正是今年百強房企投資聚焦的城市;三四線城市占比回升至14%,主要新增土儲集中于佛山、東莞、溫州、金華等長、珠三角區域城市,保利、萬科、碧桂園在此類城市拿地積極。
??在城市層面,百強投資金額最高的5個城市恰好為“北上廣深+杭州”,其中又以在杭州、上海和北京投資力度最強,百強房企在這3城投資金額超過800億元,其次在深圳和廣州投資金額分別為490億和392億元。截止10月末,百強投資金額超過100億的城市僅有17個,比去年同期減少32個。
??7
??短期城投仍是維穩土地市場重要力量
??民企深陷自救泥潭
??從今年的土地市場表現來看,城投公司已然成為土地市場的主力軍。前三季度,城投類公司在集中供地中拿地金額、幅數占比分別達到35%、46%。10月初,財政部發布《關于加強“三公”經費管理嚴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其中提及“不得通過國企購地等方式虛增土地出讓收入”,這一舉措對城投拿地并不會產生劇烈影響,只要拿地資金來源不屬于財政撥款或是分期返還等,城投依舊是土地市場維穩的背后“托手”,但長遠來看,城投拿地的空間在縮小。
??而對于其他類型的房企而言,實際投資態度并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大型國央企在自身資金實力雄厚的加持下,得以持續在核心城市增加核心土儲;而民企則依然大多沉浸在自救的泥淖中,對于投資大部分表現為“心有余而力不足”,拿地與否主要取決于資金和項目利潤預期。
??今年不少集中供地的城市供地輪次從3輪增加至4輪、5輪,預計11-12月還將有不少城市進行土拍,但市場整體也將維持10月份的低熱度,市場信心的重鑄需要較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