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2 11:20:40
??榜·單·解·讀
??上半年,金融收緊趨勢未變,城市調控不斷加碼,融資難、資金緊是所有房企面臨的最大問題,并充分反映在投資拿地上。第一,土地資源向資金充足的規模房企傾斜;第二,整體拿地節奏略有放緩,保證現金流是多數房企共識。但仍有部分企業拿地積極,主要集中在沖刺千億及1500億房企當中。此外,從投資區域上看,中西部二三線最受關注。隨著房企融資多渠道收緊,去杠桿持續進行,預計下半年土地投資仍然會保持羸弱趨勢,主戰場仍聚焦在三四線。
??百強中50%的土地被TOP10拿走
??對比上半年各梯隊房企的銷售、新增貨值在百強中的占比來看,土地資源正逐步向規模房企傾斜,未來TOP100房企的規模還將繼續分化,中小企業差距將越拉越大。TOP10房企銷售在百強中占比達到43%,而對應企業的新增貨值占比卻達到了53%,未來規模上升空間巨大,強者恒強持續發酵。其他梯隊而言,TOP30以后房企動力稍弱,銷售金額集中度顯著高于新增貨值。
備注:銷售金額百強內集中度=各梯隊房企銷售金額/TOP100銷售金額之和;
新增貨值百強內集中度=銷售百強各梯隊房企新增貨值/對應銷售百強房企新增貨值之和。
??新增貨值榜單中,旭輝、中南表現格外搶眼,分列排在第7和第10位。對比第17和19的銷售金額排名,躋身前十的兩家企業在沖刺規模上已經領先一步。此外,還有一些銷售百強企業如合景泰富、越秀、路徑等并未上榜,新增拿地的放緩很可能影響其全年業績排名。可以看到,百強房企分化正在加速,規模之爭愈演愈烈。龍頭房企規模效應顯著,中型房企依靠土儲沖刺更高排名競爭激烈,而小型房企差距則被越拉越大。
??拿地銷售比下降到0.45上半年拿地力度同比減弱
??融資多渠道收緊、去杠桿持續進行,已然成為部分房企沖刺規模、擴大土儲的“攔路虎”,控制土地投資強度、保證現金流成為多數房企的共識。
??拿地銷售比來看,上半年土地投資力度整體弱與去年。1-6月銷售百強房企平均拿地銷售比為0.45,相比2017年0.53仍有一定差距。分梯隊來看,TOP30的房企拿地銷售比均較2017年有大幅下滑。僅銷售排名在50以后的房企,拿地依然相對積極,拿地銷售比達到0.6,高于2017年的0.48。可以看到,在資源逐步被規模房企壟斷下,小企業也在做最后的沖刺,希望通過擴大土儲來沖刺行業規模的“生死線”。
??拿地完成度而言,不管是新增土地價值TOP100,還是新增土地建面TOP100,截止6月末的新增土地規模均不足去年全年的45%,一方面是土地供應節奏所致,另一方面也能顯示出當前房企在融資收緊的情況下,投資相對謹慎。此外,從拿地節奏看,房企一季度、二季度新增土地建面占比分別為49%和51%,相差無幾。
??總體而言,行業政策、金融政策雙雙收緊情況下,無論從拿地銷售比還是拿地完成度來看,房企對于土地投資仍然保持相對謹慎的態勢,強調現金流將成為下半年的主旋律。
??卓越、中駿本輪黑馬
??整體拿地節奏在放緩,但各梯隊仍在分化。第一梯隊中今年銷售超過千億的企業如萬科、綠地拿地銷售比僅為0.3,土儲充裕之下新增拿地相對保守。對于追求規模、鞏固地位的第二梯隊來說,分化最為顯著。新城、金茂、綠城等企業上半年拿地稍顯謹慎,拿地銷售比較低。而旭輝、中南、華潤、中梁等企業拿地熱情依然高漲。
??上半年土儲相對充裕的企業中,卓越、中駿無疑是本輪最大的黑馬。貨值充足仍然積極拿地,上半年拿地銷售比分別達到1.5和1.3,領先百強房企。快速充實土儲,也為未來業績持續爆發、沖擊更高規模打下夯實基礎。當然,在依靠土儲沖擊規模的飛躍期內,也對兩家企業的操盤能力和運營機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完善和優化機制、體制,協同發展,通過踩準節奏、控制風險等一系列戰略思維,一到兩年內業績突破千億問題不大。另外,如旭輝、龍湖、金地、陽光城等老牌企業上半年拿地意愿較足,積極擴充土儲來鞏固自身行業地位和沖擊更高規模目標。
備注:土地去化周期=房企2017年末土儲貨值/上半年銷售金額;篩選房企為土地去化周期高于3.5年。
??就土儲相對薄弱企業而言,上半年仍在加速拿地。典型如中梁、濱江等,土儲消化周期均不足2.5年。兩家企業對土儲的渴求也充分反映在上半年拿地上,前六月拿地銷售比在0.7和0.5,高于行業平均。對比去年全年,中梁、濱江上半年新增貨值已完成去年的155%和81%。
備注:土地去化周期=房企2017年末土儲貨值/上半年銷售金額;篩選房企為土地去化周期小于2.5年。
??重慶、鄭州等中西部二線成投資熱門
??上半年房企拿地的聚焦點主要在三四線城市,搶收棚改紅利讓核心城市周邊三四線更受房企青睞。數據顯示,TOP100上半年在三四線新增拿地建面占比達到60%,比二線城市高出23個百分點,且主要分布在長三角和中西部,兩者上半年建面占三四線總建面近7成。
??佛山、徐州、南通是上半年房企在三四線拿地最多的城市,總體而言,核心城市周邊經濟基礎好、需求充足的三四線是房企爭奪的主要戰場。房企一方面是緊抓三四線棚改的最后一波紅利,擴大土儲沖刺業績;另一方面隨著政策逐步收緊,三四線不確定性加大,房企也在收縮三四線選擇范圍,加大對優質三四線布局。
??區域來看,中西部城市市場火熱也帶動上半年土地市場熱度上升,新增土儲建面占比達到40%,領先于其他三個區域。值得關注的是,中西部二線高能級城市成為房企布局的要塞,新增建面占二線總建面近6成。重慶、鄭州排在前兩位。我們認為政策相對寬松、本輪周期房價啟動慢、需求充足等原因是房企看好的中西部主要因素。
??新增貨值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拿地方式仍趨向多元化
??2017年房企拿地高峰過后,伴隨金融緊縮,2018年上半年房企整體土地投資強度有所減弱,但規模之爭仍在上演。房企在銷售上競爭激烈,在土儲搶奪上也逐步進入白熱化。預計下半年拿地總量和新增貨值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現金流將成為左右房企投資的主導因素。
??投資區域上看,三四線城市棚改貨幣化安置收緊難改短期整體市場高熱走勢。短期房企拿地熱點仍聚焦三四線。隨著中西部政策收緊,市場風險加大,房企投資也會逐步趨于理性。我們認為,隨著近一年市場的降溫,東部二線城市土地市場也從高位回落,由于整體經濟發展基礎好、人口需求充足,房企可以適當考慮加大對東部優質二線城市的投資力度。
??另外,盡管上半年收并購拿地有所降溫,但考慮到土地成本不斷上升、三四線市場風險加大的等因素,未來收并購仍將是部分房企拿地的主要方式。為了應對當前金融緊缺的情況,聯合拿地、合作開發仍是市場的主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