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楊春、吳嘉茗2021-02-25 14:04:06來源:克而瑞研究中心
??導 讀
??通過合作開發來分攤風險成共識,聚焦與深耕仍是主旋律。
??◎ 作者 / 謝楊春 吳嘉茗
??地方調控嚴格、金融政策持續收緊,導致2021年以來地市差異顯著,以杭州為代表的長三角城市在浙系房企的簇擁下土地熱度高居不下,反觀部分二線城市因優質地塊供應減少市場有所降溫。房企端來看,通過合作開發來分攤風險成共識,聚焦與深耕仍是主旋律。
??01
??長三角溢價率居高不下
??環渤海、中西部部分二線熱度較低
??2021年以來,受制于地方調控嚴苛、三道紅線等政策,企業拿地積極性較低,土拍成交規模保持低位。市場低迷的情緒下,土地熱度分化尤為明顯:
??以杭州為代表的長三角城市溢價率居高不下,多宗地塊高溢價成交,尤其是杭州,2021年以來的含宅地塊,過半以30%的溢價率封頂成交。而青島、成都、南京等城市表現相對冷淡,平均溢價率不足5%。
??部分二線城市溢價率表現低迷原因是在于:第一,出讓地塊處于遠郊,地理位置較差,例如青島;二是由于市區出讓地塊以商業、安置房等性質為主,宅地則分布在遠郊區域,導致整體溢價率較低。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1月份有多宗宅地成交溢價率均控制在10-20%以內,且從分布上來看兼具市區與郊縣,土地供應相對平均,房企拿地也較為理性。
??02
??杭州是浙系房企爭奪主戰場
??低熱度城市以本土開發商為主
??平均溢價率較高的城市中,杭州、徐州的品牌開發商相對較多,競爭激烈。而湖州、金華、臺州和義烏等主要為本地小型項目開發商在納儲。
??杭州作為省會城市,對浙系房企具有顯著的投資吸引力,也是房企爭奪主戰場:在杭州拿地較多的企業中,綠城、濱江、興耀控股、德信、中天美好等浙系房企超過六成,而萬科、榮盛、保利也同樣看中杭州市場熱度和發展潛力積極落子。
??其中綠城和濱江作為杭州龍頭房企,開年以來積極在杭州納儲。2020年濱江問鼎杭州樓市銷售榜首,綠城則以積極納儲的態度展現了重回榜首的決心。僅1月份綠城就在杭州增加了6宗宅地,分布在江干區、富陽區和余杭區,均以30%的封頂溢價率成交,考慮到一季度拿地能夠在年內上市,這些地塊對于綠城全年業績會形成有力支撐,而濱江開年以來共在杭州新增4宗土地,投資力度同樣不容小覷。
??此外,去年較熱的徐州也受到全國化品牌房企青睞,華潤、招商、金輝和弘陽拿地溢價率均超過100%,足以見得房企對該區域市場前景看高一線。
??反觀土地市場較為冷清的城市,拿地基本以本土開發商為主,品牌房企關注度較低。典型如青島,和達置業作為深耕青島的本土企業,1月份在青島膠南市底價獲得4宗辦公地塊和2宗宅地。此外本土國企青島城投2月份也在青島有所斬獲。品牌房企中,僅融創、遠洋納儲,均為底價成交。
??03
??紅檔房企低價撿漏
??熱門地塊合作開發分攤風險
??以2021年以來重點監測城市的土地平均溢價率將城市分為高溢價(溢價率>20%)、相對平穩(溢價率10%-20%)和低溢價(溢價率<10%)三種類型,可以看出不同檔位的房企城市選擇偏好不盡相同:
??紅檔房企在高溢價城市拿地比例最低,僅有17%的拿地位于高溢價城市,另外有近六層的拿地位于低溢價城市,如恒大雖在平均溢價率較高的嘉興有所斬獲,但該地塊為底價成交。總體而言,三道紅線掣肘下,紅檔房企拿地較為謹慎,多以底價成交。
??除了伺機底價拿地外,合作拿地、戰略合作已經成為房企新增土儲重要方式。
??三道紅線下各檔位的企業均開啟以聯合體形式獲取的土儲,例如綠城作為黃色檔位房企,1月份在杭州的新增土儲中,就有2宗是與地鐵集團聯合拿地;保利、華潤均為綠色檔位房企,且均為國企,在資金實力相對雄厚的情況下,仍選擇以聯合體的方式在北京拿地,以此分攤風險。
??戰略合作也是房企破局的重要之道,粵系房企中富力、珠江投資、華僑城等房企已經是城市舊改的主要合作對象,除了尋求與政府方面的合作以外,2021年以來葛洲壩弘陽與中梁這樣“房企+房企”的合作模式也成為行業新趨勢,不同企業之間通過戰略合作的方式,相互取長補短,有助于企業在目前行業背景下更穩健的發展。
??總體來看,長三角作為房企戰略重地,以及浙系、蘇系房企的大本營,土地市場活躍度和熱度都相對較高,短期仍將是房企重點布局區域;反之環渤海區域和部分二線核心城市近期出讓的優質地塊減少,導致地市相對較冷,對于城市面積較大、中心輻射范圍不足的城市來說,企業拿地仍要重點考慮區位配套、板塊活力等問題。
??從房企層面來看,紅色檔位受制于三道紅線的枷鎖,納儲上更加偏好目前熱度較低的城市,即使在高溢價城市拿地,也主要以底價拿地為主。整體而言,投資趨同下,合作成為企業破局的關鍵,無論是合作拿地,還是戰略合作,都是企業未來納儲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