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8 10:05:23
8月1日,國務院宣布放開城市落戶限制,允許更多農業人口向城市遷移,以提高城鎮化水平。政府希望此舉能促進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擴大就業機會,進而讓更多人享受到社會福利。世邦魏理仕認為該舉措意義深遠,就房地產行業來說,其產生的影響或有如下幾點:
二、三線城市對房地產資產的需求將長期上揚。該政策只放開了人口不足百萬的中小城市的進入門檻,但對于人口超百萬的大城市和超大城市,進入門檻依然存在。聯合國數據表明,中國約有300座人口不足百萬的中小城市,而人口超過百萬的大城市有86座。
農村土地市場活躍度提升。政府有可能推出更多土地改革政策,如2013年11月安徽省提出要開放農村土地市場,在增加農民土地所有權權益和土地收入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也為房地產開發提供了更多機會。
一、二線城市仍將吸引眾多人口遷入。預計在中國的主要城市,對住房和商業物業的需求依然強勁。
低附加值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將繼續從沿海城市向內陸城市轉移。沿海城市的政府逐漸向低端產業施壓,同時,內陸城市卻通過優惠的稅收政策、廉價的勞動力以及放開落戶限制后更多來自農村的勞動力,吸引這些產業更快的內遷。因此,對工業用地和物業的重新規劃和利用將在一、二線城市變得更加頻繁。
政府對社會保障房的投資將不斷加大。無城市住房但持有暫住證的人口可申請社會保障房。中國將繼續擴大社會保障房建設,滿足新增城市人口的需求。
短期內或可能出現過度開發和建設。盡管長遠來看,新政策將為二、三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帶來增長需求,但要警惕短期內供過于求的風險。
世邦魏理仕中國區策略顧問部執行董事王廣強認為:“我們預計像武漢、成都、西安和長沙這樣的區域中心城市將成為吸引投資和人口遷移的‘磁鐵’,這些城市只有在控制生活成本和發展經濟兩者之間把握好平衡,才能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質量。”
“一線城市擁有可觀的經濟實力,城市規模還會繼續擴大,因此急需完善城市和基礎設施規劃。目前,北京和上海的人口已突破2000萬,各種城市綜合癥凸顯,而東京有3500萬人口卻運轉良好,可見,完善的城市規劃對于城市生活質量至關重要。同時,高昂的住房和生活成本將成為‘天然的屏障’,將部分人排除在大城市之外,從而導致勞動力減少。因此在大城市,像保潔和家政之類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的成本將上升更快,這一現象比較接近發達國家,也就是藍領與白領的工資不相上下。”王廣強說。
王廣強強調:“近年來,地方政府并非依靠基本需求,而是通過加強城市建設和房地產開發來拉動當地的GDP增長。然而,工業設施和大量人口遷移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投資者應警惕短期內二、三線城市的開發建設出現過熱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