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05 09:35:15來源:克而瑞
【研究觀點】
年末強勢翹尾,12月成交達年內新高
收官之月,前期“救市”政策的消化期,整體比較平淡,而市場供求卻形成強勢翹尾之態,企業發力沖刺業績,諸多城市成交量創下年內新高;一線城市尤其是上海土地市場也同步上演了一場“土地風暴”。
我們認為,2014年年末房地產市場出現明顯的翹尾行情,多得益于中央及地方的輪番救市政策的刺激。我們預計2015年在“穩增長”的框架,樓市政策面仍舊寬松,整體維持今年的格局,既不會出現打壓,亦不會采取過度刺激政策;資金面相對寬松,繼續降息、降準出現的可能性非常大;而對于行業,迎來回暖轉機,但行業供過于求的內在邏輯沒有根本轉變,去庫存仍將是明年上半年主旋律,預計2015年樓市價格先降后穩。
【縱深解讀】
經濟:經濟仍在下行區間,穩增長壓力下房地產業將受益
政策:不動產登記條例出臺,公積金仍是地方發力點
土地:年末地市供需兩旺,上海一日兩創全國單價地王
市場:12月成交創年內新高,多城市供求風險暫緩解
企業:地產股強勢收官,房企拿地布局一、二線城市
【圖說樓市】
12月重點城市供應平穩回歸,成交繼續回升創新高
多數城市本月供求得到改善,消化周期趨于平衡
京滬深市場成交創新高,中低檔項目占比小幅下滑
【研究視點】
年末強勢翹尾,12月成交達年內新高
收官之月,前期“救市”政策的消化期,政策面整體比較平淡,而市場供求卻形成強勢翹尾之態,企業發力沖刺業績,諸多城市成交量創下年內最高;一線城市尤其是上海土地市場也同步上演了一場“土地風暴”。
本月政策面相對平靜,仍在放寬資金面、提高購房者支付能力方面做文章。《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終于出臺,但市場普遍反應平淡;反倒是央行調整存款口徑引起市場軒然大波,外界預期可釋放5.5萬億元信貸額度;地方則仍在調整公積金方面做文章。
市場方面,各大企業做出最后一搏,沖刺年終業績目標,年末翹尾行情十分明顯,重點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已經連續3個月快速向上攀升,23個重點一、二線城市成交量更是高達2143萬平方米,環比漲幅超10%,成交面積創下年內最高點。特別是一線城市,3季度以前,月度成交總量一直在200多萬平方米徘徊,10月環比突增46.78%,成交面積突破300萬平方米,本月再創年內新高,突破400萬平方米大關,成交面積達409萬平方米,環比上漲近15%。經歷前幾個月的成交高峰,沈陽、長春、青島等等高庫存城市庫存風險均大為緩解,風險畸高的沈陽庫存消化周期本月也終于跌破30個月。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些城市的庫存消化周期仍處于高位,本月樓市仍以去庫存為主基調,新增供應除庫存壓力相對較小的城市保持較高的增長外,多數城市表現持續下滑。
土地市場尤其是上海地市在2014最后一個月集中成交,更是在同一天內兩度刷新全國單價地王,引發業內一片嘩然。其他各地土地成交量沖高,多個城市創下年內高點。
項目表現上,受上半年市場低迷影響,年終各大企業目標業績完成率不甚理想,為沖刺年終業績,企業也可謂殊死一搏,項目折扣力度不斷加大,“雙十二”、圣誕節均成企業促銷出口,南京碧桂園鳳凰城項目最高優惠幅度甚至高達5折,8折、9折優惠的項目也不在少數。
我們認為,2014年年末房地產市場出現明顯的翹尾行情,多得益于中央及地方的輪番救市政策的刺激。2015年在“穩增長”的框架下房地產行業支柱性地位不會改變,樓市政策面仍舊保持寬松,整體維持今年的格局,既不會出現打壓,亦不會采取過度刺激政策;資金面相對寬松,繼續降息、降準出現的可能性非常大;而對于行業,迎來回暖轉機,但行業供過于求的內在邏輯沒有根本轉變,去庫存仍將是明年上半年主旋律,預計2015年樓市價格先降后穩。
【01經濟】
經濟仍在下行區間,穩增長壓力下房地產業將受益
11月份經濟數據各項指標仍然低迷,金融數據也讓不容樂觀。各項指標較前月均有顯著回落,顯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在今年經濟工作會議上,雖然沒有提房地產調控,但想要穩住明年GDP增速,房地產仍為其中重要一環。預計明年央行將持續出臺貨幣政策利好房地產等相關行業,但未來宏觀調控政策仍會著眼結構調整。
一、經濟指標表現低迷,經濟仍在下行區間
2014年1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3%,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11月進出口增速也雙雙回落,其中出口增速5.7%,進口增速為-6.7%,同比上月下降6.9和11.3個百分點,外貿總體形勢不容樂觀;前11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名義增長15.8%,較前10月繼續回落0.1個百分點。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1.9%,增速比前10月回落0.5個百分點,增速已經連續十個月回落。投資、出口增速的持續下滑,提振消費效果不濟,經濟下行壓力猶存。
二、“穩增長”壓力沉重,預計資金面將持續寬松利于房地產發展
11月末人民幣新增貸款雖超預期增長,但M2增速卻繼續回落,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3個和1.9個百分點,實體經濟需求較弱,融資規模的不斷縮小,信貸和社會融資之間也沒有形成有效的轉換機制。央行最近也大幅調整合意貸款規模,以鼓勵銀行加快貸款投放。對于房地產企業而言,信貸與社會融資的改善,能有效盤活資金容量,緩解年底資金短缺的風險。另外,政策面逐步放松對房企再融資的管制,增加了房企融資平臺,另一方面提升了企業投資能力。
本月CPI同比上漲1.4%,增速比上月下降了0.2個百分點,創5年來新低,而PPI則是同比下降2.7%,同比降幅進一步擴大,已經連續33個月下跌。通脹水平的持續走低,為貨幣政策放松提供了更多空間,接下來降息、降準有望再現市場,資金面也會更加寬松,有利于房地產行業加速走出調整期。
我們認為:隨著經濟下滑的壓力進一步加大,政策上帶來的資金面寬松,房地產市場調整也將繼續,從目前來看,,預計2014全年開發投資增幅在10%-12%之間,增速較往年有明顯的回落,但年內逐漸趨穩,新開工面積降幅也將逐漸收窄。在經濟新常態的大背景下,房地產市場也同步進入“高位運行,穩中有分”的新發展階段。
【02政策】
不動產登記條例出臺,公積金仍是地方發力點
2014年的最后一個月里,房地產市場政策面相對平靜許多。之前出臺的政策效應還在延續,中央繼續以放寬資金面為基礎,地方政府仍在公積金等常見調控方面做文章。總體來看,《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正式發文,但對房地產市場并無過多的影響。市場盛傳央行387號文件,對房地產市場而言則意義重大。地方政策仍以公積金入手調整。
22日,醞釀了7年之久的《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終于出爐,就此前社會熱議的“以人查房”等內容作出了詳細的說明。不少人認為《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的實施將對樓市造成不小的沖擊。在我們看來,《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的實施將建立一個完整的、全面的、精確的中國房屋大數據。具體能對樓市造成什么樣的影響還要看后續的相關政策。不動產登記大數據的建立是房地產長效調控機制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國家可以制定更加合理,科學的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更能有的放矢。其實目前房屋交易也需要在房管局進行備案,不動產登記是在此基礎上的一個升華,所以目前來看,對房地產市場并無過多的影響。
27日,市場內盛傳央行發布了387號文件,文件規定將部分原屬于同業存款項下存款納入各項存款范圍,同時規定上述計入存款準備金的存款適用的存款準備金率暫時為零。假如文件真實,那么短期內,市場的可貸資金將很大程度的增加,達到貨幣放松,降低融資成本的效果;此外,銀行的貸存比也能得到有效緩解。長期來看,假若同業存款不繳準,那么市場內的資金利率將下行,利于利率市場化。有機構預測文件的實施將釋放約5.5萬億信貸額度,甚至多于2008年的4萬億計劃。387號文件效應對市場的沖擊力遠遠大于降準。
公積金仍是本月地方政府調整房地產市場的著力點。12月里,沈陽市、青島市、湖南省、惠州市、中山市、武漢市、長沙市、合肥市、南昌市等城市均在公積金方面做出了調整,多在取消擔保費用,降低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異地互認等方面入手。其中與眾不同的是,青島針對不為職工辦理公積金繳存登記手續,不辦理住房公積金賬戶設立手續,以及不按規定辦理住房公積金變更、注銷登記或者不為本單位職工辦理轉移或封存、啟封手續的單位提出了詳細處罰辦法,規范了公積金行政執法行為。
總體來看,我國房地產市場政策面將持續寬松,全力去庫存仍是政府的工作重點,因此打壓和強力刺激的政策都不會出現,維持現有政策的平穩落實將是主旋律。為了穩定經濟增長,未來市場整體資金面將相對寬松,房地產市場也會受益。
【03土地】
年末地市供需兩旺,上海一日兩創單價地王
2014年12月,CRIC監測的100城市經營性土地成交總建筑面積共計為6352萬㎡,環比大幅上升141%,同比減少56%,總成交金額為1507億元,環比上升20%,較去年同期減少了58%。在周期性因素和市場回暖的推動下,全國土地市場成交在年末大幅翹尾,其中上海、南京等一、二線重點城市更是頻頻創出單價地王,不過受行業調整影響,與去年同期還是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差距。
從排行榜來看,本月總價入榜門檻較上月有所回落,為16.4億元,排在榜首的的深圳龍華商業地塊成交總價為30.4億元,遠低于11月的董家渡地王,該地塊雖然區位較佳,發展潛力巨大,但受出讓條件過于嚴格所限,僅有兩家房企競拍,最終成交樓板價“僅”有17294元/平方米,不僅遠遠低于周邊住宅價格,較10月出讓的同板塊宅地的樓板價也低了約8000元。不過從單價排行榜來看,則反映出房企拿地熱情的回升,12月單價入榜門檻為15929元/平方米,較上月環比上浮1500元,榜首更是達到66629元/平方米,創下年內新高。本月上海浦東前灘出讓的5幅地塊均進入單價排行榜TOP,其中的32-01地塊和36-01地塊更是引起了業內的高度關注,兩地塊在相隔不到4個小時的時間里相繼刷新上海全年地王,樓板價分別達到了66629和65832元/平方米,若不折算保障房面積,均超過了8月成交的北京華嘉胡同。
【04樓市】
12月成交創年內新高,多城市供求風險暫緩解
1、12月重點城市供應平穩回歸,成交繼續回升創新高
2014年12月各重點城市供應量理性回歸,環比和同比都是減多增少,但總體供應仍處今年高位。從具體城市能級來看,12月一線城市總體供應量突破500萬平方米,較上月增長9%,除深圳外,北京、上海、廣州供應量都在125萬平方米以上。二、三線城市供應量環比下降的城市近六成,而同比下降的城市數與上月基本持平,但是兩極分化態勢進一步加劇。合肥、南昌、福州、武漢等城市供應量繼續大幅增長,環比增幅都超過60%,其中,合肥本月推盤量增多,供應年內再次突破100萬平方米,環比增長88%,武漢供應量突破200萬平方米,為近年來單月最高值;而無錫、寧波、青島、鄭州等城市供應量都出現大幅下滑,平均跌幅超過30%,其中無錫本月供應幾乎腰斬,為47萬平方米,環比下降54%,青島供應更是降到年內最低值,不足20萬平方米。
重點城市成交量環比上漲的超過六成。其中一線城市成交量大幅上漲,除深圳外其余三城本月成交量都超過100萬平方米,環比平均漲幅超過15%,同比漲幅更是超過45%,其中,廣州本月成交量再創年內新高,單月首次突破110萬平方米,環比、同比增幅都超過20%;深圳成交量也是增長迅速,本月逼近80萬平方米,環比增長29%,同比大增120%;二、三線城市成交也維持平穩上揚,環比、同比增長的城市都超過6成。其中,青島、濟南、常州、長春等城市成交量出現大幅上升,環比平均漲幅超過20%,其中,濟南本月成交量近120萬平方米,為近年來最高值,環比增長62%,同比更是大增142%;而寧波、廈門、無錫、大連等城市成交量環比出現不同程度下降,但降幅進一步收窄,其中,廈門本月成交雖不足30萬平方米,環比小幅下降1%,但同比卻是大幅上漲776%,而寧波在繼續放量去庫存下,本月成交雖環比下降17%,但從同比來看依舊上漲24%。
整體來看,今年市場下行態勢下,一線城市成交量下降迅速,但四季度市場信心提振,成交上升也最為強勁,這一方面是因為一線城市具有房地產風向標效應,對市場的敏感度較高,在市場下行下,觀望情緒濃厚,因而成交量迅速下降;另一方面也是一線城市有強大的經濟和人口支撐,購買力十足,在市場回暖下刺激的需求也能快速集聚,成交量回升也更為強勁。
展望2015年,我們預計來年一線城市成交量價也能夠保持穩定或小有回升。二線城市市場表現分化并且將進一步加劇,像合肥、武漢、鄭州、南京、廈門,可能在2015年還可以保持平衡,大連、寧波、沈陽、長春、西安、長沙、成都、昆明壓力巨大,面對高企的庫存壓力,來年市場去化壓力仍然巨大,市場成交也不容樂觀。
2、市場短期風險:城市供求比跌眾漲寡,消化周期趨于平衡
我們通過研究城市房地產市場的兩大維度(供求比、存量消化周期)對城市風險進行對比分析,通常我們認為:庫存消化周期方面,在一年左右較為平衡,高于18個月市場將呈現供過于求,低于6個月則為供不應求;供求比方面,在0.8-1.2之間較為平衡,高于1.2市場呈現供大于求,低于0.8則為供不應求。
2014年末月延續市場良好勢頭,在政府政策支持、開發商沖業績、購房者信心增強等多方影響下多城商品住宅成交繼續上漲。供求比方面,多數城市仍控制在1.2警戒線以內,僅福州、北京、廣州、長沙、合肥五城超過1.2,本月青島為23個監測城市最低,僅0.13。環比來看,跌眾漲寡,其中,福州表現極不穩定,繼上月理性回歸之后本月供應再次激增,導致供求比大漲至2.19,成為唯一超過2.0的城市,另外深圳、無錫大跌0.9,其余城市則漲跌幅度均控制在0.5以內。
從消化周期來看,各城市整體去化壓力得到一定緩解,超過20個月的僅剩沈陽一城,且絕對值已明顯下降,周期不足10個月的已增至六城,其中重慶去化壓力最小,消化周期僅半年,其余城市則相對較為平衡。
3、京滬深樓市成交再創新高,中低檔項目占比小幅下滑
從成交價格結構來看,北京中低檔項目成交占比下跌幅度最大。上海12月份成交突破百萬平方米,各價格段成交占比變化不大,其中中低檔、中檔產品成交占比共下跌4個百分點,高檔產品成交上漲3個百分點,這種態勢在本月成交金額和面積排行榜中表現明顯。尚匯豪庭作為高檔產品,因其地段和價格優勢去化良好,占據成交金額和面積榜首;北京中低檔項目成交占比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本月自住房項目減少,中低檔項目占市場份額下滑,僅魯能•豐和臺一個自住房項目表現突出,同時中信國安府作為高檔項目一枝獨秀,以8萬元/平方米的均價領跑市場;深圳12月整體成交也超預期回暖,成交價格結構僅中低檔和中檔產品微有變化,中低檔產品成交占比下跌5個百分點,中檔產品占比上漲5個百分點,其中萬科紫悅山和麓城二期兩大項目熱銷,金額和面積均取得不錯的成績。
從面積段結構來看,京深120平方米以上戶型產品有所突破。上海從面積段成交占比來看,依舊以120平方米以下戶型為市場成交主力,其中90-120平方米戶型占比持續上漲,市場仍以剛需為主,而大戶型產品占比基本穩定。北京則是受自住房項目影響較大,90-120平方米戶型占比急速下降10個百分點,而120平方米以上的戶型占比紛紛上漲,尤其是200平方米以上戶型占比漲至16%,其中一個原因是在年底收官時,房企為完成業績大力營銷,大戶型去化速度加快;深圳各面積段成交占比基本不變,其中144-200平方米戶型占比小幅上漲至14%,以中海九號公館和華潤銀湖藍山的熱銷項目的大戶型為主力,除年末翹尾態勢明顯,深圳全年整體市場比較平穩,成交結構變化不大。
【05企業】
地產股強勢收官,房企拿地布局一、二線城市
1、企業拿地量有所下降,萬科拿下“江寧地王”
本月土地市場呈現回暖態勢,企業拿地態度逐步放開,拿地規模呈現上升趨勢。據統計,15家典型企業本月通過招拍掛新增總建面511.80萬平方米,環比下降29.46%,同比大幅下降74.18%;土地總價216.35億,環比則下降55.70%,同比下降66.81%。從土地單價來看,本月房企平均土地成本為4227元/平,環比下降37.20%,同比上升28.52%。本月土地市場量價齊降,房企拿地積極性較上月有了明顯下降。主要是各房企年末著力沖刺業績,拿地熱情明顯不如上月高漲,但本月房企新增一線城市土儲仍有7幅,萬元以上樓板價的地塊達4幅。其中,招商在深圳新增的A818-0462號地塊,總價為30.4億,樓板價達17294元/平米。
從單個企業表現來看,龍湖、遠洋在本月表現較為活躍。龍湖新增了5幅地塊,均位于一二線城市,拿地金額達26.39億元,總建面積為38.99萬平方米。遠洋也抓緊了年末時機,大力增加了土儲,在天津市拿下的宜興阜舊村改造項目總建面達204.3萬平米,樓板價卻僅為538元/平米。值得一提的是,萬科本月在南京新增的NO.2014-G83地塊,因地塊平整,靠近地鐵1號線和在建的3號線,地塊東邊是九龍湖大盤萬科金域藍灣,未來可享受萬科已經做好的社區商業配套,因此起拍價就高達19.29億元。萬科經過了40輪競價,終于拿下該地,作為“江寧今年最好的地”,未來的開發依舊值得期待。
2、萬達上市成香港IPO大贏家,房企融資再上高峰
本月最大的融資事件莫過于萬達商業在香港上市,作為房地產業TOP10的龍頭房企,萬達的上市標志著龍頭房企基本實現上市或取得上市平臺。12月23日萬達商業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每股48港元,融資額高達288億港元,創下港股三年來最大IPO紀錄。此次融資占據本月融資的22%的融資額,是本月房企中最大的融資。在其他融資方面,中期票據繼續在房地產業發酵,房企陸續通過銀行發行中期票據提升資金充裕度,同時,調整為未來調整債務結構。
從融資幣種來看,中期票據的火熱促使人民幣貸款在數月間保持融資高位,本月人民幣融資額63%。本月融資分布中,票據、債券類融資占比達到54%,而其中幾筆大額融資值得關注。保利地產注冊發行金額為150億元的中期票據,招商地產50億元中期票據,萬科的18億元中期票據以及金融街52億元的中期票據均獲得通過發行。
3、牛市收尾終結全年,明年投資預期較好
12月,年末房企的整體銷售特別是一線城市的銷售高于預期,銷售的恢復使各大券商及投資者對房地產預期較好,地產股在年末強勢拉升。年末央行發布央行正式發布387號文,在存貸比不變的情況下,將增加資金的流動性,會對包括房地產在內的整個經濟貸款產生正面的影響,這樣刺激了房地產股的拉升。A股市場,兩市地產股漲勢搶眼,上證地產指數上漲38.45%,深圳地產指數上漲17.59%。海外市場方面,香港樓市調控仍將持續,壓制了地產股的走勢,本月恒生地產分類指數下跌2.26%。
重點個股方面,本月多個出臺政策均利于房地產業的發展,并且房企銷售穩中有升,房地產股受其帶動作用,多有上漲。內地股方面,,龍頭房企股漲幅居前,招商地產和保利地產分別大漲55.42%和50.28%。香港方面,華潤置地上漲4.34%。其他重點地產股均出現下跌情況。本月漲跌幅榜單漲幅榜方面,A股市場占據主要漲跌幅榜單,北京城建大漲68.88%;在跌幅榜方面,萬澤股份下跌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