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委2019-04-18 18:53:13來源:中房網
2019年4月9日-10日,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人居環境委員會領導及專家組赴上海,開展住建部課題《美麗鄉村的人居環境評估體系研究——以上海為例》第二批調研及階段性成果交流,取得豐碩成果。
課題研究階段性成果交流會
交流會現場
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政策體系的逐漸完善,鄉村振興戰略已經進入落地實施的快車道。科學建立美麗鄉村人居環境評估體系既是貫徹和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引領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也將為地方政府制定相關政策、設計人員開展實踐與研究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
階段性成果扎實豐碩
課題組立足于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新視角和新要求,將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在對上海周邊10多個鄉村展開了詳盡調研的基礎上,總結國際、國內先進經驗,著力構建一套具有引領性的鄉村人居環境評估指標體系。目前,課題階段性成果初具。
課題聯合承擔單位上海經緯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院長陳鐵峰、城鄉規劃總院副院長孫奇向中房協人居委領導和專家匯報了課題階段性成果,得到與會專家的一致贊譽。
與會領導專家認為課題成果扎實豐盛,充分結合了當前上海郊區農村人居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填補了目前鄉村人居環境研究空白,同時有利于為其他地區鄉村人居環境研究提供可以借鑒的思路和方法。
陳鐵峰副院長介紹課題成果
陳鐵峰副院長表示,上海美麗鄉村人居環境歷經了“歸并散小、平路安橋、示范改造、宜居興業”四個發展階段,在產業發展、居住環境建設、公共環境建設、生態環境建設、鄉村治理等方面探索了寶貴的經驗。課題以上海為例,將為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的美麗鄉村人居環境建設提供積極的示范和借鑒。
與會專家與課題組成員合影
金山區政府座談會
座談會氣氛熱烈
4月10日上午,人居委領導專家及課題組成員一行與上海市金山區政府就美麗鄉村人居環境建設展開深入交流。金山區副區長吳杰及區政府辦公室、發改委、規劃資源局、建管委、農業農村委、交通委、楓涇鎮、朱涇鎮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座談會并展開深入交流。
上海金山區副區長吳杰介紹金山美麗鄉村概況
吳杰副區長表示,上海市委市政府對金山區鄉村振興工作高度重視,明確提出了上海制造品牌重要承載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行區、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橋頭堡“兩區一堡“定位和目標。金山作為上海的農業大區,具備鄉村振興的優勢和空間。
近年來,金山區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發展都市現代農業,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產業融合、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積極探索國際大都市鄉村振興之路。
與會專家暢談金山美麗鄉村人居環境建設
美麗鄉村建設的核心是農民。農民最關心的一個是居住問題,一個是穩定就業和收入問題。如何讓農民更好地享受改革發展成果,始終是金山在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基本落腳點。
金山區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討論與交流
金山的經驗和做法是:一加快建立健全各項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強政策統籌和資源整合。二科學編制和推進村莊規劃和村莊設計,加強鎮村規劃的銜接,重點解決村莊郊野單元規劃問題,弘揚特色鄉村的文化內涵;三堅持三產融合發展,做“精”一產,做“活”三產,積極探索市場化運營模式。
位于上海金山楓涇,曾是宋代的驛站、明代的磚窯、上海第七印綢廠老工業基地。項目占地面積123畝,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主園區由12幢老廠房改造而成,形成4大功能區:路演中心區、雙創服務區、資訊展示區、商務配套區,旨在為長三角區域創新創業者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平臺。該項目既是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社區,也是美麗鄉村政企合作新典范。
美麗小鎮——楓涇古鎮
楓涇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亦為新滬上八景之一,歷史上因地處吳越交匯之處,素有吳越名鎮之稱。古鎮周圍水網遍布,鎮區內河道縱橫,橋梁有52座之多,現存最古的為元代致和橋,距今有近700年歷史。2016年住建部確定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
新農村建設樣板區——中洪村"中國農民畫村"
上世紀70年代一批金山農民以江南鄉風土人情為題材,融合刺繡,剪紙,筆畫,創立了民間繪畫新風格(金山農民畫),揚名海內外。"中國農民畫村"占地面積8850畝,突出農業創新,融旅游、作畫、購畫、觀光、休閑、餐飲于一體,成為上海市新農村建設的樣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