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2 16:32:06來源:中房網
??1.序論
??信息和通信技術(ICT:l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Technology)的飛躍式發展促進了其在城市建設與管理上的廣泛應用。當前,全球已有600個城市正在國家和民間力量的主導之下,推進智慧城市的的相關建設項目。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韓國就有無必要將信息和通信技術融入到規劃方法中的韓國版智慧城市U-City進行研究并制定相關政策等問題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并作為城市問題的解決之道,引進了以ICT為基礎的U-City。雖然到了2008年的時候,韓國已制定并施行了有關建設泛在城市(UbiquitousCity)的法律等建設U-City的制度性基礎,但由于出現了諸如一些新城市開發項目停工、應用在現有城區時遇到瓶頸、人們對建設U-City的效果認識不足等原因,在建設和推廣上遇到了不少難題。
??因此,有必要根據圍繞U-City的條件變化與外部指摘等政策環境變化,分析到目前為止在施行U-City的建設上已取得的成果,制定出具有實效的市民體驗型實踐戰略,從而重整旗鼓處于疲軟狀態的U-City建設工作,并開發出可輸出至海外的模型。
??本研究將介紹當前已實施的U-City政策以及國家研發課題,并調整了未來的推進方向。
??2.韓國版Smart City:U-City
??就城市建設與管理而言,在傳統的模擬形式轉向智慧城市的過程中,城市管理的模式正在發生變化。Smart-City是在城市規劃中融合了尖端ICT技術與節能技術的未來型城市建設概念,歐洲和美國的SmartCity、中國的智慧城市、韓國U-City等都是以類似的概念提出的。
??韓國版智慧城市U-City中的U是源自無處不在的拉丁語的英文詞匯Ubiquitous的縮寫字母,是指無論是什么,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輕松入網的環境,意味著將泛在技術融入到空間的未來城市,以及在任何時間和地點均提供市民所需要的信息,并將睿智地管理城市的Smart功能與更加方便市民生活的城市規劃(UrbanPlanning)之概念相結合的城市。
??通過在道路、供水、公園、學校、醫院和住宅等城市設施中設置傳感器及有線/無線通信網絡,收集和有效利用相關信息,以實現高效的城市管理,并在任何時間和地點提供交通、教育、醫療、安保以及防災等方面的各類服務。
??2.1 U-City政策的引進與推進
??1)U-City的引進
??韓國自本世紀00年代中期開始在新城市的開發過程中引進了應用U-City概念的城市規劃,而最近還應用到了現有城市的改擴建項目上。例如,京畿道坡州、東灘、世宗、仁川的松島等新城市以及現有城市釜山等多地推進應用U-City概念的城市規劃,而釜山、仁川IFEZ、龍仁市興德、京畿道坡州等10多個地方政府自2005年起就已制定和實施了相關計劃。
??2)U-City相關政策
??韓國具有世界上領先的ICT相關技術,因此韓國以此為基礎制定了相關法律制度,并由國家來主導推進U-City的政策制定與建設工作。
??韓國的U-City通過有效利用政府及公共機構主導的推動力,以及世界級水準的尖端ICT技術,提供集成化的城市管理及服務,并以U-City集成運營中心為中心,連接和整合各種信息系統,追求高效的城市管理。此外,通過連接和整合向市民提供便利服務的各種信息系統,我們準備在交通、安保、防災等城市問題較多的現有市區中推廣U-City。
??除了放寬現行規范針對項目在面積上的要求(現行為165㎡以上),并與城市改擴建項目接軌,還要由相關領域的專家組成并運營“發掘服務的TF”,以發掘和普及市民體驗型服務。
??此外,為了強化城市空間與城市規劃之間的聯系,我們除了支援以解決城市問題為目的的課題分析Tool,還預備了在城市規劃層面上設置U-基礎設施等指南。同時,為了支援有意參與海外新城市U-City項目的企業,組成開拓海外市場支援專門委員會,以支援其海外出口工作。
??2.2 U-City的建設現狀及研發
??1)U-City的建設現狀
??在出臺“與泛在城市的建設等有關的法律”之前,就已有一些地方政府開始制定計劃并實施了建設項目,到2015年為止這些地方政府的屬于已達到31個。以行政自治部的基礎建設項目為開始,國土交通部的U-示范城市項目、創新城市、U-City總體規劃相繼獲得了審批。
??應用的主要服務項目有,交通部門的巴士信息系統(BIS)、以管理交通信號控制(ITS)設施為目的的對街道樹及上下水道的管制,由行政部門實施的地區及移動行政運營,以及由環境部門實施的環境監測、預報及水質監測等。
??2)U-City的尖端化研究
??國內U-City的引進是通過國家研發項目開始的,并在2007-2013年的第一階段進行了“U-Eco City”的研發工作(政府預算為740億韓元),而目前正在實施第二階段的國家研發項目(2013-2018,政府預算為19.億韓元)。
??第一階段是引進時期,包括引進U-City的制度,以及發掘和開發基礎性技術。在第一階段,韓國進行了諸如①U-City基礎設施的建造技術;②U-Space的構筑技術;③U-Eco-Space的綠色技術,以及④U-City的發展戰略及激發活力等各項研發工作;第二階段U-City的研發工作則以第一階段的研發成果為基礎,實施了尖端化研究,以擺脫從向需求人供應定制型的U-Service以及新城市為主的U-City,從而在現有城市中亦推廣U-City。
??另外,我們計劃通過開發已考慮空間單位的U-City設計技術,預備構筑U-City的系統性踏板,并通過該踏板開拓進軍海外的戰略性銷路。
??尤其是在第二階段的研究中,通過融合U-City的集成平臺聯動系統與各種相關服務,確保所能提供的國產化商用技術。借此,預備以U-City的集成平臺為基礎的,能夠易于構筑各種形態之內容的整個產業的技術性基礎,提供包括規劃、設計及運營在內的全方位的推廣過程指南,以將現有城市打造成未來型尖端城市,從而促進新的U-服務相關技術的開發,創造出多樣化的融合型服務。
??通過有效地利用U-City的城市規劃及設計技術成果,預備好以開發配套型U-City為目的的技術指南。此外,通過將國內的U-City技術積極應用于海外市場,制定出適于海外當地的U-City的商品開發計基本規劃,并為開發實用化的,出口到海外所需的技術與服務,提供明確的方向性。
??3.結論:U-City的局限性與推進方向
??1)U-City的局限性
??雖然,到目前為止所施行的U-City相關政策與項目均以法律性基礎為依據,但從項目的實施情況來看,相對于已投入的高昂的項目費用,沒有取得顯著的成效。此外,由于過度集中于以集成平臺為基礎的城市集成控制中心的建設工作,因而未能很好地反映聯合由其他部門運營的相關服務后產生的聯動效果,結果針對項目成果的評價較低。
??另外,由于未能實現對提供不同服務種類的運營主體進行集成化管理,因此在空間上、財政上浪費了不少資源。
??2)U-City的推進方向
??韓國目前擁有世界領先的ICT技術與城市規劃(開發)技術的秘訣,因此為了提高U-City的認知度,我們將名稱統一變更為Smart City,并為了確保其通用性,急需對相關技術和服務制定一整套標準。
??另外,還需要預備向其他國家提供并普及國內的U-City的建設技術與經驗的系統,因此,至為重要的是設置法律所規定的U-City設施管理廳,以便統一管理運營主體,形成完整的一套系統。
??作者:樸新源(韓國土地住宅公社首席研究員)
??金行鐘(韓國世明大學教授)